第一百七十四章 千古第一帝(上)(1 / 2)

加入书签

这个人当然是王世充。他跟老虞没啥仇,相反相处得还不错,别看他的官衔比老虞大,可是对这位事实上的虞大丞相向来毕恭毕敬,钱更是没少送。老虞人也不错,没少帮他的忙,比如这回为了他回东都的事四处奔走,可谓操碎了心。

可是现在老王顾不上跟老虞的交情了。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自立,自立首先就得有兵,可是皇帝不发话他还真是一个兵也调不动。这位皇帝现在意志消沉,除了保住小命好像在没啥追求了,所以老王拿江山、拿社稷、拿大义撺掇他绝对没戏,只能从私仇上想办法。要想让皇帝激动、忘形,给他兵让他去出气,拿杨玄感当由头简直再合适不过了,即便搭上无辜的老虞一条小命也无所谓啦。

“启禀陛下,此子……就是这个杨霖,自称是国朝首逆枭氏玄感所遗之独子……”

王世充一开始以为皇帝在逗他,可是他偷眼瞅了一下皇帝的表情又觉得有不像,可是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杨霖是谁?

杨广要说他不知道三省六部的长官是哪位王世充相信,因为他也不知道……自从高颖、杨素、苏威等位高权重的老臣死的死、贬的贬之后,这位素来喜欢独断专行的皇帝干脆拒绝提拔新人,三省主官空置多年,连六部的尚书现在都凑不齐一桌麻将了,以至于如今大隋的朝政尽掌于内史侍郎虞世基、民部侍郎裴蕴、吏部侍郎裴矩三个四品官之手,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大隋的文官现在严重缺编,武将却严重富余。经过两次叛乱的打击之后,杨广对于大隋的武将严重缺乏信任,把军权紧紧的抓在了自己的手中,江都驻军连个小郎将需要调动一下都得皇帝御笔亲批,就算是他最信任的王世充和张须陀都不能幸免。比如王世充亲自训练出来的十万江淮子弟兵被他交到了张须陀手里,而张须陀从齐郡带来三万嫡系则被他交给了从晋阳跑回来的王威。至于江都以外还听他话的武将,例如于仲文、来护儿、薛世雄等十二卫大将军都被解除了兵权,关在江都当闲人养着,不过那些不肯听话的皇帝也只能干瞪眼了。这么一年多来,大隋军方在除了江都以外的地方的主旋律就是裁兵撤将,唯一的一个能升官扩军的例外就是杨霖--皇帝还为他专设了一个右备身府骁果军。再说了,那个小子还是被皇帝恨得咬牙切齿的“国朝首逆”杨玄感的儿子,这么显眼、这么特殊的一个人物皇帝能想不起来?开什么玩笑!

皇帝现在虽然不管事了,赫赫龙威也没从前那么吓人了,可是问起话来那也得有人答啊!否则皇帝一生气虽不至于砍人,但是大伙也没好日子过。所以虞世基一看王世充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只要硬着头皮出班奏道:

“启禀陛下,去岁末突厥犯境,有河东义民名杨霖者,散家财、募义兵,挥军北上阻突厥于马邑。其时朝廷大军被逆贼阻于内地,不及北上守边御寇,为免物议,微臣当时曾提议陛下可暂赐官身以正其名。后经陛下钦准,将其所部置入右备身府骁果军,赐杨某通议大夫、果毅郎将之职,受正议大夫、折冲郎将尧君素节制。”

虞世基这么一提醒,杨广立马就想起这回事了。不是杨广突然间记性好了,而是那位“义民”的姓氏太过特殊了。

杨广这辈子最恨的俩姓,除了李就是杨。姓李的倒霉是因为那个子虚乌有的《桃李子章》,为此以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和将作监李敏为首的数十位李姓高官还丢了脑袋,另一位姓李的大人物、也就是杨霖他老丈人李渊靠装孙子装得出神入化这一自带天赋才逃过一劫,不过日子过得也是惶惶不可终日。至于姓杨的怎么招了皇帝的恨那还用问吗?杨广一直认为他之所以走了霉运、国势中落、皇威扫地,全是杨玄感造的孽!所以要问杨广这辈子最恨谁,杨霖这位老爹绝对排首位!至于恨到啥程度,杨玄感得坟头都快长草了,皇帝还下令将其开棺戮尸,并令人将其残尸肢解后分别抛入四野八荒的深谷之中不得入土,以使其肉体不全魂魄消散,永世不能投胎。你说这怨气得有多大?这还没完,皇帝又下令夷其九族、毁其宗庙、掘其祖坟,改其宗号为“枭氏”,要不是皇帝自己也姓杨实在没法再折腾,否则全天下姓杨的都没好日子过。

所以杨广当时看见这个“义民”也姓杨心里就觉得腻歪。虞世基更不敢告诉他这个杨义民的身世,否则杨广就算不当场揍死他,收编讨奴军也彻底没戏了。老虞也是没办法啊,皇帝不管事,他不能不管啊!毕竟老虞还是热爱大隋的,没有大隋,他当个屁的内史侍郎,就算能投靠上新主子,还能让他大权独揽、皇帝的公章尽在掌握,肆无忌惮的大笔捞钱?

所以为了能给大隋再续上几口气,老虞也是拼了。

不过现在皇帝追究起来,虞世基可是有点麻爪了,赶紧蹦出来给皇帝解释,希望能囫囵蒙混过关。不过现在的形势明显有点复杂,老虞拼命的遮掩,皇帝则面露疑色,而还有一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一门心思想把他的老底揭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