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杨霖是谁?(1 / 2)

加入书签

可以想见本就因为自卑而内心极其敏感的王世充看到这五个字时的心情。他本对杨霖没什么印象,这个小家伙在河东、河南干的那点事在他这个“中兴名将”眼中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闹剧而已,王世充甚至觉得杨霖没资格被他列入可以作为对手的名单。可就是这个小屁孩、一个小小的果毅郎将,竟然不把他这个新丰县公、右屯卫大将军放在眼里,还狠狠的在他脸上抽了一巴掌。

王世充彻底愤怒了。以前他因为血统和地位的卑贱而屡屡被人羞辱,他都忍下了,以为只有飞黄腾达了,才会与这样的羞辱绝缘。可是等到他真正拼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一个破落的纨绔子弟,还是罪臣之后居然也敢这么赤果果的继续羞辱他、威胁他,王世充哪里还按捺得住火气?

王世充蛮横的拒绝了虞世基的苦劝,坚持要面圣弹劾杨霖。所谓的弹劾不过是一个托词,杨霖的羞辱让他彻底坚定了离开江都拥兵自立的决心。所以他要凭借两次救驾护驾的功劳从皇帝那里换取一面道义上的护身符,东都他还去定了,既然不能匹马上任,那就带兵打过去!

可是皇帝哪有那么好见的?现在就连虞世基想见皇帝一面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折腾一大气也未必如愿,更何况还远了一层的王世充?不过王世充也算意志坚定之辈,大热的天就那么顶盔掼甲全副武装的在宫门外的大太阳地里杵着,汗水像小溪一样的流淌,热得几欲晕厥也不肯挪地方。

杨广把自己关进临江宫里边既不见人也不理事,连最亲近的大臣如内史侍郎虞世基想要一睹龙颜都得费老鼻子劲了。可是大隋现在虽然快不行了,可是毕竟还在名义上掌管着天下所有的破事,一天到晚送到江都的各类文书跟雪片似的,虞世基与二裴能替皇帝打发的都打发了,可有些事情毕竟不是他们这个层面能处理得了的,还得皇帝出马。一开始,皇帝每日还派个宦官来把那些重要的奏章拿回去批复,可是时间长了皇帝又烦了,嫌整天盖印这个活儿太累,干脆把除了信玺之外的所有公章一股脑都塞给了虞世基,让他凡事自己掂量着办,只要不再去烦皇帝就好。

这下虞世基快活啦!他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谁要是想在大隋说话还好使的地方办什么事,只要他虞大侍郎点个头盖个章就没个办不成的。所以老虞一手捞钱,一手办事,价格公道童叟无欺,不但效率高,信用更高,从不像以前皇帝那样光说大话就不兑现。

所以王世充才找上门来,老虞钱也收了,却发现这事不太好办。皇帝现在虽然不管事了,可是他并不傻,一大堆公章都交出去了,唯独把那枚专门调兵遣将用的皇帝信玺给扣下了,否则万一老虞脑子一热想让皇帝屁股挪挪位,杨广到时候找谁哭去?

不过这事难不倒虞世基,而且他深知想把这门捞大钱的生意继续做下去,就得把信用这面招牌给立住喽,所以十分卖力气的开始为王世充张罗。他为此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章,剖析了大隋中兴之策,那就是“圣驾还京,号召天下”,而实现的途径呢就是“东西并进,夹击瓦岗”。不过他也警告皇帝,此事重大不容有失,所用之人必须对大隋、对皇帝忠心不二,这样的人江都有不少,除了他老虞还有王世充和张须陀皆可信任。可是作为东西并进的那一头,也就是东都方面情况就堪忧了,屈突通那个老匹夫近来一直对皇帝的诏令阴奉阳违,其心叵测,所以必须把他换掉才稳妥。至于替换的人选,陛下觉得您口中的那位“中兴之臣”咋样?

虞世基的建议让杨广有点小激动,江都虽好但是堂堂一朝天子总蹲在这个远离中枢的小地方确实不太合适,而且也越来越缺乏存在感,要是能回东都想想也不错哈。所以这事皇帝批了,而且打发王世充即刻上任。

杨广这么一激动就忘了今时不比往日,要放在一年前他把这话撂下来,王世充肯定连家都不敢回、行李都来不及拿拍马就得往东都跑。可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就算王世充对这道圣谕求之不得,可问题是他想去就去得了吗?

屈突通不是问题,起码不是大问题。这个老匹夫虽然不怎么听话,但是无论身世、威望、人缘还是胆量都差那么一截,没有造反的本钱。但是杨霖就不一样了,这个杨逆余孽可是没啥事不敢干的。要不先不告诉他,让王世充悄悄溜过去?这事明显不现实,且不论江都现在就像个大眼筛子,皇帝在深宫里放个屁没几天都能传遍天下,更何况这么大的人事变动?而且据说本该成为死对头的杨霖和屈突通这两位神人现在关系好得合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王世充要去东都这事总不能瞒着屈突通这位事主吧,他知道了不就等于杨霖也知道了?

要是杨霖不打算让王世充过境他还真就过不来,而且他根本不用自己出手,只要把消息透露给翟让和李密,这两位把王世充恨之入骨的瓦岗大头头岂能轻饶了他?

虞世基挠破了头皮也没想出好办法,只得修书一封对杨霖好言相劝,寄望于他手下留情。谁知杨霖压根没搭虞世基这个话茬,反而是极端粗暴无礼的回了自以为没他啥事的王世充五个字--

想死,你就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