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尧君素的选择(1 / 2)

加入书签

杨霖终于开口了,王君廓如蒙大赦,连忙解释道:“世子有所不知,这金墉关虽险,但以我瓦岗军之威破关不过是易如反掌之事,只是难免有所损伤,更会耽搁世子的行程。故此我家主公遣军师王儒信与金墉关守将商议,以王军师为质,换取金墉关开关一日,放世子一行过关。”

“哎呀呀,为了小弟就让王军师身处险地,小弟真是羞愧无地。只是若我等过关之时守军反悔,则我军岂不是自投罗网?”

“世子放心,隋将胆小且贪婪,王军师赠以大量财帛,并保证瓦岗军两年之内兵锋不抵金墉关下,他们如何受得如此诱惑?更何况我瓦岗数万雄兵集于汜水、偃师一带,距此不过数十里之遥,他们若敢反悔,顷刻间便是关毁人亡的下场,量他们也没长出这副狗胆!”

为了接应杨霖,就许诺两年不打金墉关,这里边一定有古怪。虽然这一年来瓦岗军在河南大肆扩张、跑马圈地,但是主要的原因是大隋朝廷的势力萎缩得太快,他们抢占的大都是无主之地,或者是只有官府却没有驻军的地盘。而瓦岗军、尤其是内军的主要作战方向就是东都,连败屈突通不说,还把东都外围的荥阳、颍川、淮安等屏障一一拔除,并且开始逐步蚕食汜水、偃师、阳城等河南郡的重镇,兵锋直指东都。可是要拿下东都,金墉关几乎是必取之地,翟让何至于为了接一下杨霖就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而且翟让作为一方雄主,一诺千金这个招牌是轻易砸不得的,他的这个承诺显然不可能是个骗局。

话说杨霖他们自从渡过了黄河,就一直在东都所在的河南郡内大摇大摆的武装大游行,按说这里现在是大隋所能控制的为数不多的要地之一,就算屈突通被揍得再惨,怎么说手下也有十多万大军,稍有点军事常识的都不能将其全塞进东都一座城池里。如今虽说偃师失守,渑池也一度被徐世绩占领,但是东都毕竟是群山环绕、六水并流的险要之地,易守难攻之处数不胜数,可杨霖他们一直溜达到了新安,才好不容易遇到了一股大隋巡兵。而且这帮家伙离着他们老远就掉头逃窜,然后新安城的四门紧闭、警号此起彼伏,战战兢兢的躲在城里等着挨揍。

杨霖现在哪有心情跟他们较劲?而且就算他抽了疯想攻城,徐世绩他们也不答应,现在他们一心一意的要把杨霖拐去荥阳,生怕他打东都的主意然后据地自立。于是杨霖与瓦岗的大军一路绕城而过,走得倒也太平。只是在途经东都的时候,守军发现这支队伍中老弱妇孺不少,而且财帛辎重甚多,就派出了万余兵马杀出城外准备打个劫,结果不等杨霖有所动作,徐世绩的本部兵马就气势汹汹的迎了上去。结果那些想占点便宜的大隋官兵一看到打着徐字旗号的瓦岗军,连个屁都不敢放掉头就跑,溜回城里就继续闭门不出了。

不一日大军来到了金墉关下,这回可绕不过去了。要说汜水关是东都的外门,那么金墉关就是东都的内门,想从东都以北直奔荥阳,金墉关就是必经之地。要想绕过去也行,想当初徐世绩潜行数百里奇袭渑池,就是抛弃了辎重,亲率两万悍卒钻进了茫茫邙山,爬山涉水的足足折腾了三天三夜才绕过了金墉关。不过这事也就是瓦岗军能干出来,换成杨霖就不行了。他的麾下号称十多万人马,其实有一大半是在河东、河南到处划拉来的匠人、农户以及难民,更别提还有上万无家可归的大姑娘,就算这些老弱妇孺都是苦出身,爬邙山就算走得慢点也能走得过去,可是辎重什么的咋办?杨霖在河东四处打劫,不管是官府、老丈人还是突厥人统统没放过才攒了这点家底,还指着靠这点本钱过日子呢,哪能像人家瓦岗军那样财大气粗的说扔就扔?所以看来金墉关这一仗就算不想打也得打了。

可是等他们来到金墉关下,却见关门大开,关下一左一右排开两路兵马,一路看旗号应该是隋军,个个刀出鞘箭在弦,不光对着杨霖他们全神戒备,有一半的刀枪还指向了身侧的另一路兵马。

那一路兵马人数要少得多,只有三千人左右,为首一员大将面如重枣,美髯垂胸,穿鹦哥绿战袍,使三停刀,骑枣红马,宛若关公再世。他眼见杨霖在徐世绩和柴孝和的陪同下策马抵近,便将大刀挂在鞍辔旁的得胜钩上,抱拳施礼道:

“瓦岗军许王驾下右威侯大将军、内军骠骑王宣王君廓奉许王钧令前来迎候世子大驾。”

杨霖看着王君廓觉得挺好玩——好像自从三国之后,凡是使大刀的武将都爱玩cosplay,而且一定要留大胡子穿绿袍骑红马,不管长个啥脸色都弄得“面如重枣”,也不知道有没有化过妆……反正都是一副关于关羽他孪生兄弟的打扮,可见关羽的“武圣”之名真不是吹的,真是拥趸永不绝,粉丝遍天下啊。

徐世绩见杨霖一脸好奇的对着王君廓打量来打量去,就是不说话,还以为他心有疑虑,连忙解释道:“王将军确是我瓦岗大将不假,世子无须忧虑。”

杨霖一声不吭,还把王君廓打量得一脸尴尬,一张大红脸都有了发黑的趋势,也觉得不妥,赶紧接茬道:

“呵呵,小弟并非怀疑王将军,只是这金墉关号称东都锁匙、坚不可破,而且小弟看这守军尚在,并无厮杀之像,王将军是如何破关而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