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瓦岗强军(1 / 2)

加入书签

徐世绩则将瓦岗军布成三个方阵,一前两后呈品字形配置,突厥人的拓揭即将与顶在前边的方阵接触时,他的令旗一挥,瓦岗军的三个方阵立刻发生变化:前退后进,将三个方阵拉成一条直线之后,又开始顶着那些拓揭的攻势徐徐后退。

这下子突厥人就有些头疼了。拓揭的命不值钱,可是拓揭第一波攻击的结果对突厥人很重要:要是拓揭能将敌军的阵型撕开哪怕一个口子,突厥人的主力都会毫不犹豫的发动全力一击,将这个口子越撕越大,直到将敌军撕成碎片。要是拓揭的攻击徒劳无功,突厥人会毫不犹豫的掉头就跑,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可是这回拓揭虽然还没在敌军阵中打开缺口,但是也打得敌军连连后退,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是该全力进攻呢,还是赶紧开溜?

突厥人热爱动手的习惯远胜过动脑,所以非常不喜欢变化,因为这非常费脑子……可是战场之上战机转瞬即逝,根本没有时间让他们慢慢开动早就生了锈的脑子。所以情急之下,突厥人只得下令再上一个千人队,看能不能打开缺口。

突厥人的生力军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在隋人的一字长蛇阵中央打入了一根楔子,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不过隋人的反应也很快,因为突厥人向中路集中而压力骤减的两翼迅速的向敌军的侧后方包抄了过去。

突厥人的将领也学过几天汉人的兵法,很清楚一字长蛇阵那套“击首则尾至,击尾则首回,击腰则首尾合绞”的要诀,立刻派出两支千人队去黏住隋军两翼,剩下的最后一个千人队则投入到中路,力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隋军分割成两截。

基本搞清了各路牛鬼蛇神的小心思,杨霖便不再跟他们客气,跟李渊和宋老生略一商量,便下令两日后兵发善阳。

徐世绩果然主动请缨愿为先锋。有瓦岗军带头,窦建德的燕云轻骑和罗艺的幽州边军自然不甘人后,这对一个月前还打生打死的老冤家被杨霖安排在了两翼,与瓦岗军齐头并进。

沿途不时有突厥人的游骑出没,少则数百,多则上千,经常向隋军发起试探性的攻击。这下子就看出这三支先锋军的不同了。燕云轻骑擅游斗,尤其是当杨霖发现他们并没有打雄阔海的主意之后,愧疚之下将简易版的蒙古歹射法传授给了王伏宝,使其更加如鱼得水。燕云轻骑打起仗来说白了就是兜圈子,带着突厥人倏忽间跑没了影儿,倏忽间带着大拨箭雨的呼啸声又不知道从哪个方向钻了出来。反复几次之后,往往就能看见他们得得瑟瑟的拎着突厥人的首级跑回来跟别人臭显摆。

跟燕云轻骑的灵动飘逸不同的是,罗寿统带的幽州骑兵保持了边军固有的血勇和彪悍,不管对面的突厥人有多少,也不管是否必要,反正幽州骑兵们就是冲刺、对撞、凿穿,然后再冲刺、对撞、凿穿。总之一句话,不服就是干!拼光了拉倒,你要是拼不光我,你就得被我拼光!

所以短短两天下来,幽州骑兵就已经伤亡过半,这要是换支军队弄不好早就溃散了,可是罗寿还在跃跃欲试,看来“拼光了拉倒”还真不是句场面话。杨霖跟罗艺又没仇,哪能让他们死绝了?赶紧让达奚莫熊率本部人马把他们替了下来。不过达奚很快就回报说,他那边的突厥人早就跑得没影了,看来是被罗寿那种不要命的打法吓得不轻。

随着突厥人将最后的兵力投入战场,瓦岗军的三个方阵开始大踏步的撤退,与突厥人纠缠在一处的那些士卒还能保持着队形的完整,边打边撤,而那些后排的士卒们似乎士气已然崩溃,跟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跑,甚至有些蒙了头的士卒还在往突厥人的身后跑,搅得整个阵型大乱。而突厥人见此情景愈发觉得敌军崩溃就在眼前,丰厚的战利品唾手可得,于是愈发的猛打猛冲了起来。

而徐世绩麾下瓦岗军的表现,则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自古以来,骑兵就是步兵的克星,其依靠速度和冲击力往往可以很轻易的冲垮步兵的阵型,而失去阵型保护的步兵在骑兵面前就是待宰的羔羊。就算战局不利,骑兵通常也可以很轻松的摆脱步兵的纠缠,两条腿哪能跑过四条腿?所以步兵对上骑兵,往往面临打赢了追不上,打输了跑不掉的窘境,能打出个击溃战就是难得的胜利了,谁听说过一支纯步兵能整建制的围歼骑兵、而且还是在最适合骑兵作战的平坦荒原上?

瓦岗军就能!

面对这一万多装备精良的隋人步军,零散的突厥游骑就算再嚣张也不敢去找死,不过又不想放过这块喂到嘴边的肥肉,于是便到处召集人手。最后连被燕云轻骑气跑、被幽州边军吓跑的那些同伙都找来了,终于凑了五千多人。五千骑兵对万余步兵,在突厥人眼里不是胜算大小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失败的道理。

突厥人用的仍然是叠阵法,第一拨是千余人的拓揭去破阵送死,然后以千人为单位叠浪攻击,攻势滔滔不绝,直到将隋人的军阵冲破、冲垮为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