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矛如林盾如山(中)(1 / 2)

加入书签

那边的盛彦师随即也下达了第二个命令,还是俩字:“御骑!”

随即,两两一组的盾兵一个冲上前去用肩膀靠住木盾,另一个则用脚顶住了支架后端的横木。而矛兵们则举起长矛向前方聚集,阵型开始变得密集而紧凑。

统率八百骑兵的是李孝恭,他虽然年纪不大,实战经验却很是丰富。他并没有直接下令骑兵加速,而是压住阵脚缓缓加速,这样一来等骑兵冲至对面的阵前时只能加到中速,要是实战这样的打法对骑兵来说就是死路一条。不过今天毕竟是操演,骑兵高速冲击之下无论哪一方都免不了伤亡惨重,根本没有那个必要。另一方面,他对杨霖练出来的这些兵很感兴趣,想看看还有什么变化。

果然,当骑兵们不紧不慢的奔至阵前不到二十丈时,盛彦师又是一声令下,一片长矛森林顿时就活了。

只见第一排的矛兵将长矛搭在大盾上,双手将长矛的后端高高的举过头顶,这样一来削尖的矛尖就大头朝下的指向了地面,离地不过三尺。第二排的矛兵如法炮制,只不过握住矛杆的双手正顶在头上,这样一来矛尖仍然朝下,不过离地四尺有余。而第三排的矛兵则把矛杆架在了肩上,平平的搭在了盾上,这样一来矛尖便指向了前方。从第四排开始的矛兵们则将矛杆搭在了前排袍泽的肩上,一个个的俯身塌腰、身子一排比一排压得低,最后几排几乎是蹲在了地上,只是手中的长矛一层层、一排排层次分明又密丝合缝的锁死了大阵斜上方所有的空间。

就在弓兵千夫长下达抛射命令的同时,盛彦师也发出了他的第一道命令。命令很简单,就两个字:“御射!”

整个方阵顿时忙碌了起来。前排的盾兵们两两一组,一个用肩膀扛住沉重的木盾,另一个则拖出一个倒“T”字的支架。这回的支架可比前些天在后山被李仲文破坏的那些粗大得多、也沉重得多,关键部位还用铁箍加强,支架的顶端还有三个包铁的榫头,正好死死的卡在了木盾的榫槽中。等扛住木盾的士卒起身之后,比一人还高、重达百斤的木盾此时向后倾斜了二十几度,被支架牢牢的撑住,高度则变得与常人肩膀平齐。

此时,后排的矛兵们则已经拾起了长矛,高高的竖起,正在有条不紊的整队。不过转眼工夫,矛兵们便整好了队列,横排仍然歪歪扭扭,纵队却齐刷刷的好似条条直线。

长矛如林、大盾如山,就是弓兵不给力。一来训练时间太短,二来弓的样式杂乱不一,三来箭支也是轻重不等,所以这轮抛射的效果差强人意。绝大部分羽箭的力道不够,少量勉强射入大阵的也被木盾挡住。

观战的人群中传来一片叹息之声,不过经验丰富的弓兵千夫长并不气馁,迅速调整了射距和队列,很快又抛射出一轮羽箭。

在众人的惊呼中,这轮羽箭准确的落向了对面大阵的头顶。只见盛彦师令旗一摇,前排的盾兵们便一猫腰躲进了倾斜的大盾底下,而后排的矛兵们则将两丈多长的长木杆子杵在地上,双手抱着弹性十足的木杆开始剧烈的摇晃,于是削尖的木杆前端便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的划着圈子。

一波箭雨从天而降,箭头位置包裹的布囊划过空气发出阵阵的闷响,听起来就杀伤力十足,不过很快就在众人的目瞪口呆中,被还在疯狂划圈的长木杆子拨打得七零八落、满天乱飞。少数运气好的箭支好容易逮到空子落了下来,也在磕磕碰碰间丧失了大部分的力道,即便击中了矛兵,又哪里还有什么杀伤力?

窦琮目瞪口呆,所有人瞠目结舌。整个校军场上一片寂静,只有杨霖笑眯眯的洋洋得意:这可是他照搬的后世瑞士长矛兵的改良加强版,要是连波弓箭抛射都应付不了,那可是不科学滴!

弓兵千夫长还不服气,又接连抛射了三轮,结果就是充当裁判的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殷开山在一片由长矛组成森林中乱转了好几圈,拉出来了三十几个“阵亡”的倒霉蛋。

窦琮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挥手斥退了还想垂死挣扎再射几轮的弓箭兵,直接下令骑军突击、步军跟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