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五封信(1 / 2)

加入书签

这就是杨霖现在看到的这封信。在信中李密对于女婿的提醒和告诫深表欣慰和感谢,同时也把王世充的行踪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并指出他对王世充此人深感厌恶,决不能允许他占据东都、彼此为邻。只是当前翟让太过嚣张,竟不顾宇文化及未灭非要跟他李密争个高下,琅琊之战一触即发,所以他暂时抽身不得,只能在精神上对女婿表示支持。同时他还告诉杨霖,他已密令李子雄在颍川、梁郡一线严密布防力图阻截王世充。即便阻截不成,只要杨霖有需要,亦可下令李子雄越境增援,千万别客气,都是一家人,就权当把李子雄当自家人使唤就行云云。

所谓的李子雄听杨霖这个“自家人”使唤这事连傻子都不信,指望他能阻截住王世充那更是做梦。让杨霖汗如雨下的是李密在信中提到的王世充潜入虞城以西大山之中的时间是七月廿三……七月廿三!那阵子他们连王世恽的动静还没发现呢,这都过去快一个月了,王世充就算爬也能爬到荥阳了吧,没准都到东都了!

“我说老卢,你出来几天啦?东都啥情况?”

杨霖顾不上看信,抓住卢少陵一边乱摇一边叠声问道。

王世充咬牙切齿的做出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以非嫡系的五万兵马死守萧县和彭城,他自己则统率五万子弟兵出萧县、下砀山,然后过虞城而不入,绕道消失在梁郡东北的莽莽大山之中。

想当初王世充死乞白赖加赌咒发誓,皇帝才勉强同意从他的江淮子弟兵中划拨三万人归他指挥,怎么一转眼就成了五万?

要知道王世充的嫡系兵马出身江淮,号称是他的“子弟兵”,那可不是白叫的。

王世充派他兄弟王世恽从南路偷袭东都,还带上了包括他的世子王应玄、嫡子王应恕在内的二十余名王氏子弟,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那三万前大隋府兵、现王氏私兵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王世恽一旦得手先行拿下东都而起了异心。就算王世恽是他的亲兄弟,老王也得防着一手。

至于江淮子弟兵,那可是他的命根子,当然就更不能轻忽了。王世充是皇帝亲封的右屯卫大将军,这所谓的“江淮子弟兵”的官方编制也就在右屯卫。而这个新鲜出炉的二代右屯卫实际统兵的将军,就是他的三位亲兄长王世师、王世衡和王世伟,至于军中的各级将领基本都是王太、王君度、王弘烈、王琬、王仁则、王道询、王道夌、王整、王素等王氏族人,不下四十多位,可以说老王是把他们全家都搬到右屯卫里边去了,所以除了他谁能调得动右屯卫的兵?就算皇帝都不行。

所以老王发一句话,到他帐下报到的右屯卫兵马就变成了五万人,江都上下还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老王就是这么牛,要不是怕突袭东都不成给自己留条后路,老王连剩下那三万人都不能给皇帝留。

老王的一举一动,早有防备的李密自然瞧得清清楚楚,老王一动他就开始调兵遣将,当砀山被其一举攻克的时候李密就急了,以为老王狗急跳墙,堵他后路不成又想掏他老窝,刚想纠集人马捅老王的屁股,却被左长史房彦藻拦住了。

房彦藻认为王世充的行为很奇怪,尤其是动机未明。按理说李密那近在咫尺的十五万大军可不光盯着北边的翟让,王世充也绝对在其打击范围之内,在兵力处于劣势、防线四处漏风的情况下,王世充最好的选择固守几处要点等待战机,贸然轻出、尤其是在老虎的眼皮子底下还想掏其老巢绝对是找死和脑残的行为。王世充活够了吗?肯定没;那么王世充是傻缺吗?跟他打了多年交道的李密也肯定不会这么认为,那么他这么做到底想干什么?不弄清楚他的想法就冲上去穷追猛打显然是智者所不为。

李密自诩为智者,所以他采纳了房彦藻的意见,只带了五万人马驰援梁郡,而且暂不接战,只是远远尾随。李密把底线设在虞城和谷熟,如果王世充攻打其中任何一城,那就意味着他的目标是梁郡,这是李密决不可容忍的,即便放弃琅琊和鲁郡,全军回援与其决战也在所不惜。如果王世充不动这两城嘛……李密的脑海里浮现翟让那张令人讨厌的脸孔,但很快便被他拂到一边,紧接着浮现在他眼前的就是他那个奸诈狡猾的便宜女婿那张假惺惺的笑脸。李密有了短暂的一阵犹豫,然后呵呵一乐,悠然的催动战马,不慌不忙的继续行军。

等王世充绕虞城而不入并遁入莽莽大山之后,李密的心托了底。等他的部下抓到几个王世充麾下的逃兵,基本探明了他的战略意图之后,李密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这下他不用操心老窝的安危,可以安心的率军重返琅琊前线跟老对头翟让算账了。不过临走前,他还是下令柴孝和严守梁郡,遣大将李子雄统兵八万移防颍川,并严令两人无论是杨霖还是王世充,但凡在这两郡境内借道、甚至是交战,只要不攻城、不进城,就权当没看着,更不许掺和。当然李密也没忘了给他的便宜女婿送去一封信,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回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