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讹诈(1 / 2)

加入书签

杨霖确定这就是些全身上下没二两骨头、贪生怕死又贪婪无度的无耻小人,可是他们从哪来的胆子敢跟他的数万大军硬怼上了?就算有越王为质,可要是杨霖真下了狠心不管这些坛坛罐罐硬冲进去,杨侗小盆友挂了他们能落个什么好?被千刀万剐都是轻的!

不过杨霖这么一盘点,倒是发现了点什么--论身世论威风,杨霖比他爹差远了,要论起穷凶极恶杨霖较之翟让更是瞠乎其后,就算比起官职军权他也赶不上老屈突。更何况杨霖年纪还不到十九岁,在这帮年老成精的勋贵眼里不过一个黄口孺子,莫非这帮王八蛋是在欺负他年纪小没见识,打肿脸充胖子来讹诈他?

杨霖虽然是个穿越客,但在这年头还是经常露了土老帽的怯儿。

比如他一直以为东都指的就是被那道城墙围着的这座城市。杨霖来到这个时代快一年了,去过最大的城市就是晋阳,也不过是匆匆一瞥而已,所以他这对这座规模仅次于京师大兴城、但是奢华繁荣程度远在其上的巨城充满了好奇。

他还不知道,其实他早就进了东都的地界,他所向往的这座城池,不过是东都的行政中心而已。而真正的东都到底有多大他根本无法想象,就算是后世的北京、上海与之相比也逊毙了。

根据大隋官方的说法,东起邙山西至渑池,北到孟津南抵伊阙,东西长三百四十余里,南北阔二百余里这么大的地面才是东都洛阳的全部地盘。有人说这不是耍无赖吗,北京算上密云、延庆什么的,上海算上浦东、奉贤之类,地盘也不比这小多少。但是请注意,密云奉贤什么的都是郊区郊县,而东都城池之外这么大的地盘,都是皇帝的宫殿和皇家园林,这好像就没法比了吧?

比如杨广不坐班时居住的显仁宫,又称会通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华丽的园林之一,北至邙山,南抵伊阙,西至新安,周围二百余里。而作为帝国权力中枢的东都城又分为郭城、皇城和宫城三部分,宫城和皇城在郭城的西北角,宫城又在皇城之北。在宫城的北面还筑有有曜仪城、圆璧城前后重叠,又有东、西隔城分列左右。皇城东面有东城,其北有含嘉仓城。郭城东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为里坊区,共有一百零三个“里”(隋文帝时期将此棋盘式网格区域定名为“坊”,杨广专爱跟他爹过不去,改称为“里”,唐时又称“坊”。因此,在唐人诗文中常可见到“里”、“坊”并用的情形--作者注),形成“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局面。

皇帝流落异乡回不了家,身为亲孙子的杨侗可不敢鸠占鹊巢跑显仁宫去住,所以只能住在他爷爷的办公室,也就是所谓的宫城--紫微宫,现在又在那里被元文都等一干勋贵挟为人质。

杨侗被挟持的严重性谁都清楚,所以不但身为第一责任人的李君羡连连催促杨霖赶紧去事发现场主持大局,房杜长孙等人更是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擅长脑筋急转弯的房玄龄转眼间就给他出了十七八个主意,连万般无奈下退出东都都在所不惜了。可是杨霖却好像一点也不着急,反而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一会儿对东都城横平竖直、宽阔得最多能并行十六辆马车的街道叹为观止,一会儿又对围墙高大坚固、沿街依次排开仿佛一个个独立的军事要塞般的里坊大加赞赏。等路过丰都市的时候,他干脆下马不走了,兴致勃勃的在这个面积占据了四个坊,共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百余店,各种货物堆积如山的大隋第一商业中心闲逛了起来。不过这些日子东都城头变幻了大王旗,百姓们惶惶不安,哪有心思做买卖?杨霖连逛了好几家店铺结果人家都不开门,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泱泱的骑上马继续开路。这货一副不务正业的模样,早就惹急了性如烈火的杜如晦,老杜忍了几忍没忍住正要冲上对这个痞态重萌的惫懒货饱以老拳,却被老奸巨猾的房玄龄一把拉住,然后附在他的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

老房觉得杨霖此举大有深意,其实所料也不算错,就是有点高抬他了。杨霖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东都勋贵给他准备好的这口黑锅,他要是想甩锅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撤出东都城去再想办法,可是这样做实在太憋屈不说,还容易动摇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军心--他手下现在大多是新降之兵,无论是东都的郡兵还是右侯卫的府兵,其实都是走投无路之下才投靠于他,根本谈不上什么忠诚度。一旦这些人发现他们投靠的这位主子是个怂货,不足以带领他们在这个乱世保命、立身、建立功业的话,那么逃散、背叛甚至哗变都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杨霖也绝对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可要是他不顾杨侗的死活,咬牙硬扛起这口黑锅呢?那么他要面对的局面可能会更麻烦,就算能继续利用各方势力间的矛盾化解可能出现的武力威胁,可是杨霖与皇帝彻底撕破脸皮的结果却是无法避免的,那是他要再想鼠首两端的在各路豪强中间搞平衡、玩手段的空间无疑会大大缩水。而且他要想这么干就算在荥阳军内也不乏阻力,比如说尧君素,无论于公于私,他都不想跟老尧闹翻。

可以说元文都给他选的这两条路杨霖都没法走,他要想打破这个困局,就必须给自己找出第三条路来。而在此之前,他必须搞明白东都勋贵们玩这一手背后的目的所在,所以他一路磨磨蹭蹭的迟迟不愿意赶到紫微宫,就是在寻思这回事。

他可以肯定,以元文都为首东都勋贵们压根就不是什么视死如归的主儿。当初杨霖他爹造反,已经把东都城里对大隋忠心耿耿的臣子们杀了个精光,城外拥兵与之对抗的民部尚书樊子盖和光禄少卿房萴等随后也被杨玄感一一铲除。剩下的要不就像刑部尚书卫玄那样逃之夭夭,要不就乖乖的对杨玄感俯首称臣,包括元文都、段达、韦津、皇甫无逸和卢楚等人都在此列。后来杨玄感在潼关兵败身死,翟让退回老窝之前率军大掠东都城,这帮家伙躲得躲、逃得逃,就没一个敢出头的。此后屈突通率左骁卫大军光复东都,这帮玩意又厚着脸皮从乡下跑回来,跟皇帝哭诉当初委身从贼实为身在曹营心在汉、为留有用之身中兴大隋而委曲求全……可算当时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没跟他们一般见识,所以没过几天他们又官复原职,重新抖了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