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奸雄(1 / 2)

加入书签

杨霖最开始不过是谋取一个小小的襄城,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引出了屈突通的大军,这下杨霖是打不过了,可屈突通也不想打,都想着占点便宜就得。可是两个人算计来算计去,越算计野心就越大,最后屈突通干脆把算盘打到了宇文成乾头上,杨霖则惦记上了东都这块风水宝地。不过这个买卖做得就有点大,俩人的本钱不够,于是就引进了第三方投资人,也就是李渊。

“潼关已破,不知你家将军有何打算?”

“启禀大将军,我家将军命令末将协同大将军攻打潼关,以效同盟之义。待大将军率兵入关之后,末将便即刻退守弘农,未得我家将军之令不得进入河南郡境内。”

“如此甚好!只是你家将军如今在做什么?”

“我家将军现在屯兵于荥阳,以监视瓦岗之翟让与李密动向。请大将军放心,我家将军曾言,大将军一日未下京师,我军便不会从百花谷西向半步,大将军在京师站稳脚跟之前,我军绝不踏足、也不会让他人染指东都。”

“嗯,你家将军老夫还是信任的,只是那河东的唐公……”

潼关城下,战死士卒的尸身横七竖八的铺满了大地,但是那道堪称关中锁匙、素来坚不可摧的巨大的关门已经大敞四开,悍勇的左骁卫骑兵正呼啸着扑进关内。

距离关城一里开外的一座小山包上,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将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傲然俯视着他的战场。

潼关位于关中与河南交界之处,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遂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之势。自建关以来,便迅速取代了函谷关成为了拱卫关中的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四百多年来历经大小战事不下百余,始终屹立不倒。远的不说,就说去年的杨玄感叛乱,兵锋所指无坚不摧,可就硬是拿个潼关一点办法没有,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自从公开打出旗号讨伐宇文成乾之后,杨霖和屈突通便不再继续躲在背地里勾勾搭搭,而是开始公然接触并迅速达成了和解,在汜水关至百花谷一线对峙的双方大军开始后撤,杨霖的兵自然是退回荥阳,而屈突通则是不顾越王和大族们的反对,只留下五万郡兵留守东都,其余所有的精兵强将一路西向直扑潼关。

尽管此前屈突通一直赖在东都不肯回关中,那是因为京师有个凶狠如狼、狡猾如狐的宇文成乾。要是排除掉宇文成乾这个因素,那么京师对于老屈突来说可是比东都强出太多了。一则皇帝当初迁都之时将京师的老牌贵族们连根拔起,统统迁到了东都,他在京师受到的掣肘会比东都要小得多,起码不用处处受气。二则相比东都这个四战之地,关中有四塞之险,比起河南来算是太平多了,跟瓦岗、杨霖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还隔着一道潼关。至于河东的李渊,屈突通还真没把他放在眼里。最后,现在各方势力都在惦记他的兵权,说不定哪天一道圣旨下来他就成了一个一毛不剩的穷光蛋。要是他能躲回关中,起码离皇帝远些,王世充想过来得费老鼻子劲了,就算皇帝想返京,先闹心的也是杨霖,还轮不到他不是?

“大将军放心,我家将军已与唐公约定,唐公之河东军定会止步于延安、雕阴两郡。三方盟约,一方有违,两方共击之,更何况您不是已经召回宋将军驻守弘化,更有八万边军驻扎在朔方、榆林,唐公岂能妄动?”

“哼,但愿他言而有信,否则老夫麾下十余万将士岂是吃素的?”

屈突通言罢,打马跃下山包向潼关驰去,身后的大队亲卫紧随其后,数百匹战马卷起漫天的烟尘,把侯君集呛得一边咳嗽一边低声咒骂。

……

不过此时杨霖并没有像侯君集说的那样待在荥阳,而是偷偷跑到了河内去见他的大舅哥李建成。

所以屈突通这回是卖足了力气想打回关中,他麾下左骁卫的将士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大都是关中人,早就闹着要返乡,如今屈突通又大肆宣扬宇文家奴在他们老家倒行逆施,闹得民不聊生,还对他们的同乡、袍泽动起了刀子,这帮府兵们哪有不义愤填膺、战意盎然的道理?所以屈突通在潼关城下汇合了侯君集率领的荥阳军之后便即刻攻城。可怜潼关守军本就是宇文成乾东拼西凑出来的杂牌军,装备破烂士气低落,现在又看到正牌的大隋府兵气势汹汹的来攻城,早就一脸懵B相,仅仅抵抗了半天便一哄而散,于是潼关就这么轻易的落到了屈突通手中。

当初在阳翟城下口口声声骑兵不是用来攻城的屈突通,眼见潼关城下左骁卫将士势如破竹般的表现,不免也有些骄傲。不过想起阳翟又让他心里有些不痛快,不禁歪过头去瞅了一眼立在他身旁的那个年纪不超过二十岁的小将军,这个小家伙别看年纪同样不大,可是跟他那个滑不留手的主公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侯君集感觉到了屈突通的目光,立即策马向前一步躬身施礼道:

“末将恭候屈突大将军吩咐!”

屈突通哼了一声,沉吟半晌后方才缓缓言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