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煮饺论英雄(下)(1 / 2)

加入书签

他打了个哈哈绕过了这个话题,把目光转向了那些眼巴巴瞅着他的武将们。

“赶紧包饺子!还是咱们武人好啊,用不着跟你们文绉绉的掉书袋,可把我累死了……咱们一个一个来,先说老盛吧。

永固兄,这一仗你真是让小弟刮目相看啊!以前我一直认为你沉稳有余而机变不足,谁知你在战前和阵中两次别出心裁的变阵,在当时是把我的小心肝吓得扑腾扑腾直跳啊,可是过后一琢磨,却发现是如此的精妙绝伦、非如此不足以制胜!这是什么?我告诉你们,这就是作为一名将军最宝贵的素质——战场直觉!兵书战策可以苦读,杀敌本领可以苦练,战阵经验可以积累,处乱不惊、指挥若定可以磨炼,唯有这种战场直觉是老天生的、爹娘给的,学不来也求不到,古之名将无不具备天生敏锐的战场直觉,可是千百年来称得上名将的又有几人?以前我觉得永固兄是个守成之将,现在我发现这个判断大错特错!哈哈,我是捡到宝啦,以永固兄之才,便是独领一军、征讨一国我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就是把军中首席大将的名号扣到盛彦师头上了。在这种乱世,一方诸侯的头号大将,那权势和地位比什么宰辅大臣都要大得多,更实惠得多,所以在众人又羡又妒的目光中,盛彦师面红耳赤,茫然不知所措。

老盛这人什么都好,不争权不夺利而且任劳任怨,为人低调踏实,就是太内向了,情商也不太高。他可能一天也说不上三句话,弄不好其中有两句都是得罪人的,所以他一向不太受人待见,前世也因此被小心眼的李渊砍死了。不过盛彦师的这点毛病对于脸皮极厚、视嘲讽如粪土的杨霖来说根本不算事,相反极为看重他的才能。

杨霖对房杜的这番评价可以说是极高的,对人臣而言堪称登峰造极,就房杜当前的成就和地位,绝对是有些过格了,这话要是换成杨广或是哪位阴狠的主子说出口,这老哥俩要是不赶紧找把刀抹脖子,离获赐毒酒一杯或是白绫一匹也不远了。就是这样,房玄龄和杜如晦依然是一改往日在杨霖面前不拘小节的模样,慌忙起立肃然下拜,口称“不敢”、“主公过誉”不止。

杨霖他准大舅哥长孙无忌不知道是凑热闹不嫌事大,还是心里泛酸,在旁凑趣道:“那主公认为,该赐房杜二兄何官何爵才是?”

杨霖好似没品出他话中的味道,照旧大大咧咧的道:“我要是皇帝,定会拜二位兄长为相!可惜尚书令只有一位,而房谋杜断无往不利,断不可分,如此尚书左右仆射非房、杜二兄莫属。”

这天下谁能任命尚书台左右仆射?好像只有那么一位,虽然也姓杨,可是此杨非彼杨,杨霖如此说法,简直就是拿自己当皇帝了。这话要是传到那位真皇帝耳朵里,非诛了他九族不可……当然现在杨霖也没什么族了,但无论如何也是大逆不道到了极点。可是如今屋内的众人却没有一个觉得她说的有什么不对,反而因此兴奋异常。

为啥?因为杨霖成天满口子的胸无大志已经让众人听得腻歪透了,也没人相信。这年头连那些泥腿子、穷光蛋称王称霸都不新鲜了,谁会相信一个出身显贵、背景深厚又拥有不俗实力的世家子弟会甘于庸碌?现在杨霖好不容易显露出一点雄心大志了,大家伙都指着他升官发财呢,唯恐一不小心又把他吓得缩回去了,哪能不趁热打铁、彻底把鸭子撵上架的道理?

所以房杜、长孙等老奸巨猾之辈一被杨霖封官许愿立马打蛇随棍上,就连老实的祖君彦都学会拍马屁了。可是轮到老盛了,这家伙就会干瞪眼,吭哧半天也没憋出一句话。

杨霖哪能跟他计较,挥手示意他坐下,然后转向了李君羡:

刚被封为尚书左仆射的房玄龄脑子最快,赶紧继续把杨霖往沟里带:“微臣谢主隆恩,只是这尚书省有主了,却不知主公如何安排门下、内史二省?”

“辅机兄聪明鉴悟,雅有武略,克忠克仁,尽智尽力。善避嫌疑,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昔黄帝得力牧而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而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而为五伯长,吾得辅机当如是也!还有尚德兄,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素有胆智,无所屈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吾有尚德,三镜齐矣!

在小弟看来,二位亦是宰辅之才,如今只能屈才拜辅机兄为黄门侍郎,而内史侍郎则专为尚德兄所设!”

长孙无忌和祖君彦可不觉得受了啥委屈,忙不迭的起身肃容拜谢。房玄龄则捋须讷讷道:“过了过了,刚才就过了,现在也过了。主公啊,你这昏迷了一天一夜,可是在睡梦中得了哪路神佛所授的天书奇卷?怎么一觉醒来居然满腹经纶、出口成章了?”

过分了?杨霖可不觉得,上述的前三位在前世可是联手打造了一个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贞观盛世!而祖君彦要不是因为倔驴性子被提前砍死,而是被李世民拐跑了,弄不好他都用不着去捡他大哥用剩下的那个魏征,这块祖君彦牌人镜足够他照一辈子的。不过关于房玄龄的疑问他可没法回答,他总不能说这是某倒霉作者翻了一下午的新旧唐书剽窃来的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