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初战(三)(1 / 2)

加入书签

比传令兵更加意想不到的自然那些矛兵和盾兵们,这道命令跟平常训练时盛将军反复强调的作战要点完全违背不说,在敌人骑兵速度未降的情况下脱离巨盾的保护去直面冲击,那跟送死有什么区别?可是没等他们开始议论和反对,中军已经响起了密集的鼓点。

依据军法,中军鼓响,三军齐进。一鼓尽而军未动者,斩千夫长;二鼓尽而军未动者,斩百夫长;三鼓尽而军未动者,全军皆斩!所以鼓声一响,全军上下的大小军头们立刻像是被火烧到了屁股,大声重复着“攻击”的命令,招呼着手下赶紧冲锋,性子急的已经开始踹人屁股了。

于是刚刚还在忙活着堵窟窿的盾兵们连忙拆解巨盾,之后熟练的抱起巨盾向侧方一转,方才还像一道坚固的木墙一样守御得密不透风的大阵顿时打开了一扇扇大门,一列列矛兵一边被军头们踹着屁股,一边战战兢兢的挺着长矛,伴着虽然有些颤音但还是富有节奏的呼喝之声踏步前出,向着不到三十步外的突厥骑兵压了过去。

盛彦师在赌——赌那些正牌的突厥人没有拓揭那样必死的勇气!

矛兵们大都是第一次见识了这样血肉横飞的场面,一个个腿直发软,胳膊直打颤,两丈多长的长矛的矛头也跟着晃悠了起来,看上去倒是挺像杨霖怎么也学不会的那招“凤凰乱点头”。这一下似乎把突厥人也晃得直眼晕,离着那片长矛森林还有十多丈远,他们的队形就从中一分为二,向着两翼包抄过去。

可惜突厥人用来陷阵的拓揭至此已经消耗殆尽了。

平日里严谨呆板得像个机器人一样的盛彦师在此战中突发奇想,擅自做主改变作战条令,让全军往前踏出那三步,彻底打乱了契丹人固有的节奏,让突厥人精心布置的战术效果大打了一个折扣。尽管其后的靺鞨野人悍不畏死,却也只能给盛彦师的大阵砸开了一个缺口,为紧随其后的突厥人主力仍然保留着破阵的希望。

此时突厥人后队的三千骑兵,距离盛彦师已不足五十步,他的盾兵们正在拼命的移动着沉重的巨盾企图填补中央那个巨大的缺口,而矛兵们则在紧张的整队前压,预备着下一次的撞击。

怎么办?

盛彦师的双眼一片血红,拳头握得咔咔直响。作为杨霖最为欣赏和信任的将领,盛彦师此前只是在担任澄城县丞之时,指挥过数百人的乡勇民壮讨伐过土匪流寇,算是他唯一的战阵经历。此后即便莫名其妙的被李世民点了将、招至门下了,也一直表现得很平庸,泯然于众人而已,可是一到了杨霖这里,不知道怎么的就跟他看对了眼。若论熟读兵书战策,在战场上的大局观、决断力他肯定不如出身世家的李孝恭,若论实战经验和战场直觉他也比不过久经战阵的李君羡,就连冲锋陷阵、斩将夺旗的本事他连段志玄、张亮等几个小年轻都赶不上,可是杨霖如今把李孝恭当成了斥候头子使唤,李君羡则成了干杂活的苦力,段张牛侯几位更是被杨霖撵去了自己的亲兵营给雄阔海等四大保镖当学徒,连李仲文、邱师利这样的降将的地位都赶不上。唯有盛彦师,每临大战杨霖都会把最要命的差事交给他,然后自己去当个甩手掌柜。

突厥人这是又玩出新战术了?其实原因没那么复杂,突厥人之所以变阵,就是因为盛彦师赌对了——突厥人怕了!

盛彦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可是他很清楚这是杨霖对他的信任,而全天下能给他这样的信任的,也唯有这一人而已。所以这种信任他不能辜负,也辜负不起。

按照杨霖的作战条令,他此时应该下令准备撞击,直到将敌骑的速度降下来为止。可是他手下毕竟是一群大多没见过血的新兵蛋子,刚才的那次撞击造成的伤亡虽然还不足一成,但是他已经看到了部下眼中愈发浓郁的惧色,虽然还不至于一触即溃,但是从他们僵硬的动作和煞白的脸色上看,盛彦师不觉得在下一次撞击之后,他们还能站得稳脚跟。

怎么办?

“攻击准备!”

盛彦师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这四个字,紧随他身后的传令兵闻言一愣,但是在盛彦师阴冷的目光注视下还是慌忙将手中的将旗压倒平伸,直指前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