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猛士(上)(1 / 3)

加入书签

何潘仁右手边那个豹头环须、身材高大的猛将闻言,伸手从亲兵那里接过一根熟铜棍,暴叫着策马冲下了山坡,却是太行山第一猛将向善志。

江湖上太行三杰大名鼎鼎。三杰中,何潘仁以智将闻名,说的是他在战场上足智多谋、算无遗策,李仲文被誉为勇将,骑、射、槊三绝享誉河东河北之地。而向善志则被称为猛将,是因为他力大无穷,一根七十二斤重的熟铜棍使将开来神鬼辟易,纵是千军万马难当其锋。

向善志纵横太行鲜逢对手,便是李仲文也只能凭借小巧之道赢他,轻易不敢跟他硬碰硬,所以他多少有些骄纵之气,从山坡冲下来又恰好两箭之地是马速正疾之时,于是他想都不想抡起大棍便是一扫,竟想单凭一棍之威将李秀宁三人统统砸成肉酱。

斜刺里猛然迎上两把板斧,斧刃朝后斧背向前,迎头撞上这惊天一棍!

咣的一声巨响,雄阔海如遭雷击全身巨震,板斧虽未脱手,脚下却不由自主的腾腾腾连退几步,然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几个附近的贼军刚要过来捡便宜,被安霖的狼牙棒一划拉就飞没影了。

安霖那儿也不好过。雄阔海好似一个杀神,两把板斧砍得一众江湖好汉哭爹叫妈、鸡飞狗跳的,站在高处的匪首们岂能视而不见?自古燕赵多豪士,豪士们好像又都喜欢跑太行山上当山大王,于是太行匪军最不缺的就是绿林好汉、江湖游侠,所以又有好几百号这类人物蜂拥着向安霖他们仨围了上来。

这当口李秀宁缓过口气儿,便从地上捡了两把横刀。论到步战,横刀在手跟拖着根长槊的李秀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相比那帮好汉、游侠们脚踏七星不定、身走游龙无形、招若云山雾绕,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而且感觉十分高大上的招式不同,李秀宁娇小的身形稳定如山,一步踏出坚若巨石,不管敌人是实招还是虚招、是远袭还是近攻,双眸凝若晨星岿然不动,两把横刀的招式就是简单至极的劈、斩、拖、削、撩、刺六式,反反复复又清清楚楚。可是那些妙招看似无穷无尽、每一招都精妙无比的好汉们却连这粗陋的一招半式都接不住,竟是无人敢直撄其锋,纷纷向两侧闪避,竟被李秀宁生生的杀出一条人肉胡同。

可是躲开了李秀宁并不意味着捡到了一条小命,反而是更为凄惨的下场。因为在李秀宁的身后,左有雄阔海如夺命恶鬼,两把板斧之下怨魂无数。右有安霖似索命无常,一根狼牙棒下想死成个人形都成了奢望……一时间杀得匪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数百名高手合围三人,竟然眼看就要被破围而出。

站在一个小山坡上的匪首们面沉似水,几个性子急躁的沉不住气想要冲下去决战,却被为首的一人拦住。

他叫何潘仁。太行匪军没有名义上的总瓢把子,却隐隐奉他为首,不光是因为他的实力最为雄厚,而且最是沉稳多谋,素来为人敬重。

老雄憋屈啊。他从小就力大异于常人,虽说经名师指点练成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但是他百战成名更多的还是凭着这把子力气。可是前段时间比力气输给了安霖,在了解了这家伙有多变态、多无耻之后,老雄也不打算找回这个场子了。可是这还没几天呢,怎么又蹦出来个变态,一棍子就把老子打趴下啦?

老雄怒了。他不懂人马合一、高速奔袭之下带来的动能势能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变化,只觉得再被人打趴下,他就没脸活啦。

向善志也没好哪儿去。斧棍交加带来的巨大反震直接把他坐骑的马腿撅折了,千钧一发之际他一头侧扑到地上连打几个滚才没被重逾千斤的战马活活压死。向善志刚抓起熟铜棍还没来得及检查一下胳膊腿儿,就见一个赤膊的黑脸大汉抡着斧子朝他砍来。

向善志不及躲闪,甚至来不及直起腰来,只得一式举火烧天,硬搪雄阔海势若劈山的两斧。

又是两声巨响。不过这回连连后退的是向善志。

他早就看得清清楚楚。如今的战局关键就在于河东军的步兵能否顶住自己部下的攻势、并将战线从谷口最狭处推进到平坦空旷的谷地,为后续的骑兵破阵打开通道。而对他这一方来说,虽然看似优势在握实则危机悬于一线:他的部下比起河东军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凭借着将近三倍的人数优势和绝地求生的勇气才堪堪压制了河东军的步兵。可是随着战线逐渐推进至谷口,河东军的防御正面越来越狭窄、阵型也越来越厚实,他的前军推进得就越来越困难,直至现在几近寸步难行。死战求生的勇气可以维持一时,却难以长久,一旦施加给河东军的压力达到临界点仍不能破阵,最先崩溃的一定是自己这方。

这座山谷是个死地。东边是绝壁难攀,身后是已经将近连成一片的火海,西边出现了伏兵,他已经将最后的预备队五千多人派了过去,暂时不用操心。何潘仁的眼光盯住了在谷底中间杀得风生水起的那三个人。

为首的那个小个子应该就是河东军的统兵大将。虽然统兵大将似乎应该老老实实的坐镇中军指挥若定,单枪匹马破阵闯关那应该是先锋猛将的职责所在,何潘仁搞不清楚这个小个子是不是脑子抽了筋,但是凭借多年养成的战场直觉,他还是觉得这个小个子就算不是统兵大将,对河东军的影响也是极大。如果能干掉他,极有可能打乱河东军的士气军心,那时便是决定此战胜败的时刻了。

“仲文、善志,阵斩此三子,需为兄温酒几时?”遣将不如激将,何潘仁深谙为将之道,顾盼身后的两员大将,温言道。

“取这三小儿项上狗头,何须老李出马,某家去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