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眼神(1 / 3)

加入书签

  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等待着处理结果的人们,像度过几个世纪那样漫长。最终,王海龙牵头召集审讯小组开会讨论,做出了最终决定。刘晓龙、张秋因涉嫌聚众斗殴,根据刑事讼诉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作出判决,允许取保候审。但捅人的江雪,则被移送拘留所进行羁押。

  刘晓龙在亲属协助下交了保释金并保证随叫随到后,和一众亲属一起离开。尽管刘晓飞的妈妈一百个不愿意,但也暂时认可了这一处理结果。

  张秋的取保候审是在何军的帮助下办理的,等待过程中,张秋跟随何军一路来到局长办公室,一路来的还有刚刚审讯张秋的王海龙。三个人各有心思的走在路上,刚一进门,王海龙便喊:“何局。”

  何军回过身来止住王海龙的话:“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好,心里别有包袱。”

  “何局,我……”选择了坚守法律的王海龙,此时此刻面对有恩于自己的何军,心中有着说不出口的愧疚。

  第一百一十八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眼神

  何军像一尊雕般坐在沙发上,左手杵着头,右手拿着根钢笔不停地摆弄着。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往往是这边电话还没挂,那边电话就响了。何军才不会给打电话的这些人吃什么定心丸,他们平时没少投机取巧,这次的事,就让他们吃亏一回,长点记性,好懂得收敛。

  当然了,何军心里清楚,即使自己不说什么,凭借多方面的力量,这件事最后的结果大概会是许多人希望的那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也就等于变相帮了张秋,何军就这一个外甥,他可不希望张秋有什么闪失,特别是在今年要参加高考的重要关头。但能否帮到张秋,何军也捏着一把汗。

  北滦县的这一天,注定是不安的一天,一时间中上层阶级的人们惶惶不安,四处托关系找人打听。事后,人们评价何军这位信任公安局长,他还真是大公无私,甚至说他冷酷。也正由于这一点,何军得到更高层领导的赏识,在仕途上一路突飞猛进。

  审讯很快结束,在整个过程中,张秋和江雪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王海龙看着摆在桌面上的三份记录,张秋和江雪所说基本上一致。在刘晓龙的口供里,大体上也和前两者的相同,但在动刀细节上,双方有着明显的分歧。

  何军摆摆手,语重心长地说道:“思想上千万不要有压力,我之所以把这件事情交给你办,就是认为你才能够秉持正义。交给其他人,说不定就会有人为了讨好我,而做出当初王国栋对刘晓龙做下的那些事来。那样的话咱们局不又倒回去了?所以说,这件事,多谢你了。”

  在张秋和江雪的口供里,共同提到刘晓飞率先动刀捅向张秋。而在刘晓龙的口供里,则对这一段表述含混不清,只提道江雪捅伤刘晓飞。当审讯员细问这一点时,刘晓龙只说当时情况混乱,等他看见时,江雪正拿着刀不断地捅在刘晓飞身上。

  王海龙陷入深思,情理上他当然相信张秋,直觉也告诉他张秋说的就是事实,但证据,是必须要有的,这些事可以再找目击者去查证。但这群架,无论如何张秋和江雪有着无法逃脱的责任的。包括刘晓飞,刘晓龙,还有参与的一大群人,都逃脱不了干系。

  可这些对于王海龙来说都不重要,坚持法律也是他的信念。只有在张秋和江雪的处理上,王海龙感到棘手。何局长虽说已经回避这个案子,可王海龙不得不考虑。何军既是公安局长,又对他有提携之恩。况且,何军还曾救过他。可今天,要他来处理何军的外甥,他该怎么做呢?

  在这个案子里,要救江雪肯定是不可能的事,但对张秋的处理却有着极大的调节空间。要按常规办,张秋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稍微变通,张秋也可以就没事。甚至于像王国栋在任期间,为刘晓龙做的那样。但那样一来,他岂不是变成了自己曾经最厌烦的那类人?

  一面是恩情,一面是原则,王海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海里不停地考量着不同的处理方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