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回京(2 / 3)

加入书签

王大户见张涞面有异色,就问张涞是不是知道了什么,张涞也不隐瞒,就把那日苏小茶来找自己算账的事情说了出来,王柳柳一听是苏小茶搞的鬼,立刻就想起自己挨得那两巴掌了,还想起了自己的丫鬟小红被丢出店门,在床上足足躺了三天,气愤的脸都变成了猪肝色,叫嚷着要去西寒镇找苏小茶理论,就算找不到苏小茶,也要找那葛采青讨个说法,她哪里想到,此时的采青和葛大夫,已经跟着小茶坐了七八天的车,马上要到京城了。

这天早晨,苏小茶一路晕车的回到了京城,她让青羽直接驾车到了家具店的后门,让忠伯去叫门,让店里的伙计帮忙来搬东西,伙计开门一看是苏小茶回来了,表情立马像找到了组织一样:“苏姑娘,您可回来了,小的们日夜盼您回来啊。”看他们的表情,苏小茶一点都不怀疑,他们下一刻就会热泪盈眶。

“看到我那么激动啊,别忙着激动,帮我搬东西。”苏小茶也笑嘻嘻地说。

说完她把采青和葛大夫领到院内的两件客房,坐北朝南,光线充足,比他们在西寒镇的房子还要宽敞,苏小茶打开房门对葛大夫和采青说:“葛大叔,采青,以后你们就住在这里吧,看看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接着改,缺什么跟忠伯说一声。”

葛大夫和采青非常满意房间,采青跟小茶打趣:“三日不见,真是刮目相看啊,你竟然住这么好的房子了,还一派掌柜的做派,跟在我们家打杂时是大大不同了啊。”

“好,咱们去京城。”采青也想离开这个镇子一段时间。

“就这样说定了,明天开始收拾店铺,咱们三天后启程。忠伯,你就负责帮着葛大叔收拾一下买卖吧。”苏小茶给忠伯布置了任务。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葛大夫和采青把重要的东西装了两个大木箱,又把衣服大了几个包袱,在镇上雇了辆马车拉着家当,坐着苏小茶来时的马车上路了。

这几天采青跟冰翠也熟络了,冰翠像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一直缠着采青玩,左一声采青姐姐,右一声采青姐姐的叫着,经常把采青逗得哈哈大笑。苏小茶看着二人在那欢笑的场景,心里又夸了几遍冰翠聪明,这个小丫头,自己交给她的任务,总能完成的很好。

冰翠和忠伯忙着帮葛大夫收拾店铺,苏小茶也没闲着,她让青羽派手下侍卫,按照事先找到的关于王大户为富不仁的证据,找到相关当事人,劝他们前去县衙状告王大户,并向他们保证,知县大人一定会秉公办理的,以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

刚开始,大家都将信将疑,却也有心中气愤王大户至极的人到县衙击鼓鸣冤,知县确实把王大户传唤到场,从严办理,不仅让王大户向当事人道歉,还加倍赔了银子。众人见知县大人果然是秉公而且还是从严办理案子,不给王大户讲一丝情面,纷纷找人写状纸,递状子,这可忙坏了知县大人,几乎每天都有人来告状,大多数时间还都是告的王大户,金额有大有小。知县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为什么之前都没有人来告状,现在却如雨后春笋一般都冒出来了,看来是那个苏小茶,不想让王大户好过啊,明白过来后,知县大人也轻松了,王大户的案子统一往后延,先审其他案子,审完之后,拿王大户的案子来调剂一下,隔个三五天,就让人去传一次,弄得手下的衙役跟王大户的家丁都很熟了,就这样零零碎碎的审了好几个月。

本来王大户以为自己不过是偶然被人盯上了,沾了官司,再加上赔的钱对他来说是九牛一毛,也就没往心里去,可是后来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这边刚从衙门回来还没歇几天,就又被知县大人请去问话了,每天不是忙着赚钱了,而是忙着打官司了。

去了三五趟衙门,王大户明白过来了,这事儿这么蹊跷,肯定是有人跟他过不去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只能去找县太爷打听一下了,可是县太爷高高在上端着官腔对王大户说:“王老板啊,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啊,你这些案子,只不过是凑巧都挤到一起了吧。”

鬼才信是挤在一起了呢,三年前的案子和三个月前的案子,怎么会在同一时间段内报案呢。王大户见从知县那里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就派手下的家丁,向衙门的衙役私下打听消息,这倒是很快有了回音,王大户得罪了京城里的一位姑娘,那位姑娘十几天前曾经来过县衙,知县大人很客气地接待的。

王大户在跟女儿女婿吃饭的时候,还在纳闷,自己虽然在京城有生意,但什么时候得罪过京城里的人啊,何况还是京城的一位姑娘啊。王柳柳见父亲愁眉不展,就问怎么回事儿,王大户也不隐瞒,就直接跟女儿女婿说了,张涞一听,就明白了,是苏小茶搞的鬼,没想到,她不但是到店里闹了一场,还能让人把岳父一遍遍的往衙门里告,让他们家不得安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