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立即拍成电影(2 / 3)

加入书签

“那你要好好看看,可是对你这篇小说大加赞赏,文章说:这篇小说给普通老百姓以及普通干部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法制课,老百姓如何维护好自身权益,基层干部要改变自己一些违反法律的做法,否则就会被老百姓告上法庭.这可比拿着法律条文念一百遍也强啊。”

“你是说张亿谋吧?”方明华问道。

急什么?

后面不是要举办一个新写实小说研讨会吗?

最后问一句方明华同志:从去年那篇《站台》,到今年的这篇《秋菊打官司》,如果再算上前几年写的那篇《一个都不能少》,写的都是现实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这是不是意味着在文坛一片“先锋”笼罩中,依旧有着现实主义小说的生存根基?而你称之为新写实小说。”

“如果真能达到这个效果,那我也满足了。”方明华很谦逊。

小说发表后,立刻引起一片热议,著名评论家李坨在《文艺报》上发表了一篇评论:

“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街上的女人抹着猩红的嘴唇,头发烫成层叠的卷堆在头上,高跟鞋笃笃作响;行人步履匆匆,来不及感受周遭燥热的空气——一切都开始加速前进,欣欣向荣,似乎某种力量正在觉醒。

“刘常委?你好,我是方明华。”方明华赶紧说道。

“哦,您说。”

方明华用自己细腻的笔,为庸碌的人们徐徐展开这幅生活图景:一个怀孕的女人,是凭借着怎样的坚韧与倔强,一步步“上访”,最终讨得一个说法。如果说这是法律意识的觉醒的话,我更愿意为其加上一个注释:这个觉醒含着人情的温度。”

“多谢刘常委鼓励。”

也请李坨过来,大家畅所欲言,好好争论一番。

本来自己就是个憨人嘛,非要让我穿西装?

此时的张亿谋还笼罩在一片幸福当中。

“小说这种载体受众还是比较小,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老百姓也很少看杂志小说,为了扩大影响力,我建议拍成电影!”

“是吗?刘常委,我最近工作忙,我还没来得及看。”

“呵呵,当然,不过我觉得还不够。”

因为笑,艺谋的嘴张得特别大,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线,短粗而又浓厚的眉毛拚命向眉心挤,鼻翼两侧的嘴角沟线也越发分明起来。

张亿谋过去开门,是西影厂厂长吴天民,咯吱窝里夹着一个旧公文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