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2 / 4)

加入书签

“这年景,老天爷是存心不让人活啊。”

“可别乱说,老天爷那能随便说的。再说了,王秀才,你家有啥过不下去的,你家三儿子,有两个都去了万将军帐下,你还愁啥年景,白米饭都吃的撑着了罢,瞧瞧你那肚子。”边上有人趁机酸了两句。

王秀才本不是秀才,只是个多年不中的老童生,以前日子过得艰难,有闲人时常讽刺他读了一辈子书却连个秀才都中不了,就叫他秀才来寒碜他,以前王秀才听的人这样叫自己,难免发怒。然而自打两个儿子去了万安石帐下从军,后来又选作万安石亲卫后,王秀才家中一下子发迹起来。两个儿子每战都有军功,换了田亩,买了大屋,还添置了几个奴仆,王秀才对人们的打趣就不以为意了。王秀才以前还端着架子,不喜儿子成了武夫,但西北富庶起来,人人都以入军户为荣,尤其是经历天灾之后,王秀才也想明白了,再被人酸上这么一两句全然不当一回事儿,只是回了一句,“张老三,我家可不像你啊,好不好的家中还薄有点田产,这天干着,我哪能不急。”

张老三家都穷的女儿都卖光了,只剩下个小儿子,吃了这一句脸上绯红,丢下几个铜板就出了门。

看着他的背影,王秀才狠狠的啐了一口,“家里发妻骨肉都吃不上饭,还在外头来充大爷。”骂过后悠悠然喝起了青峰茶。

母子两说了一阵话,李廷文才把他要去西北的事情告诉曾氏,“成日呆在家中不免憋闷,我也想去大哥治下瞧一瞧,若有为难的地方,可以给大哥尽一份心。”

曾氏看着俊俏挺拔如兰芝玉树的儿子,目光颇有些复杂。这一辈子,她在娘家日子并不轻松,嫁人也未曾得到良配,可她生了一个好儿子,这么早就懂得为这个家打算,晓得不能光等别人施舍。

她很快就露出一个愉悦的笑容,“要去就去罢,你大哥在那儿,娘也不担心旁的,只怕你过去给你大哥添乱。到了那儿,自个儿要有分寸,万不可依仗身份就做出些张扬的事情出来。”

李廷文笑问,“娘还不晓得我?”

曾氏横他一眼,并没再说。

遇到一个家里有人在西北从军的,李廷文给仆从使了个眼色,就和对方坐了一桌,打听起西北的事情来。

王秀才如今对李廷恩是心悦诚服,吹捧起人一套有一套,对西北都是赞美之辞,直说的口干舌燥,末了却叹了一口气,“唉,在下是想搬到沙洲府去,奈何家里老娘不答应,丢不下亲朋啊,万一去了,倒是给孩子添麻烦,只能先在这窝着了。”

李廷文喔了一声,正要再打听打听,眼角余光却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先是一愣,随即便使了个眼色给边上的护卫,示意他跟上目光看着的人。

护卫会意而去,过得片刻,李廷文与王秀才寻了个由头告辞,照着护卫留下的记号追了上去到得一条污水横流,两边屋宅多是荒废,唯有几家棚户冒出炊烟的阴暗街道。

西北路途遥远,虽说现在平静不少,让李廷文一个人过去,哪怕有李家的侍卫护送,仍然是叫人不放心的。因而李廷文只得在家等着朝廷押送军需去西北的时候与对方一道上路,一直到十一月才得起行。

十一月已是深秋时节,秋老虎方过去,天气就开始冷的厉害,却也不见怎么下雨。偶得有雨,亦不过是绵绵细雨飘洒在空中,一落地,连点影子都看不见,全然没有办法滋润久已干涸的开了口的土地。

李廷文随着兵部押送粮草的人一路去西北,沿途所见,卖儿卖女不在少数,他心有所感,常趁着驻扎休息的时候带着贴身的护卫出去转转,顺手帮忙些人。

虽说兵部这些人走的慢,十二月中也到了同洲。同洲前面的株洲就是西北与西疆中间的州府,亦是如今朝廷重新划出建立的西北都护府境内。昭帝早在十月份就下了圣旨,重立西北都护府,封李廷恩为西北都护府大都督,管理新的西北。同洲挨着株洲,李廷文对这里自然分外有兴趣,闻之今日下了雨,负责押送粮草的马文博又令驻营时,一大早就带了几个人出门。

看到株洲与前面州县不同的勃勃生机,他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之意。逛了几圈,他带着人寻了一家生意颇好的茶楼坐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