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章 少年“大间谍”(1 / 2)

加入书签

“嗯,不错。”刘玄说,“第一期50名毕业生目前在各军中都担任了重要岗位,反响很好嘛。赵通这小家伙真是干啥像啥,第一次出征就巧立奇功,办军校也有声有色,还是个全才嘛!好像他第一次跟关将军去执行任务就是去搞情报吧?孤看啊,就让他来挑头,干这个情报部门吧。”

刘玄是金口玉言,他先点将赵通,谁都不敢再反对了。兰兮心里捏了一把汗,唉,真是嘴欠,又是自己提的建议,这回该不会再把儿子推进火坑吧?

“子云啊,你内军里除了赵通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了?”刘玄好像看出兰兮的脸色不对了,也想到马韵璐快回来了,该给这两个年轻人留点儿亲热的时间,就又问了这么一句。

赵龙也看出兰兮的表情了,也知道她是怕耽误了赵通筹备婚事,就提了几个他认为还可以的人选。

但都被刘玄逐个给否掉了。

近来,蜀国的几处战场总是接连失利,刘玄很是懊恼。这天下朝后,他又招诸葛良、赵龙、兰兮等人商量对策。

诸葛良分析,失利的原因,主要是敌我情报不对等。我军的探兵力量较弱,获取敌军情报的能力较差,速度也慢,准确性更低。如果是一两个战场出现问题,那只是个别现象。现在全部战场都有这类问题,就不能不引起重视了,得想办法着力解决情报系统的不足问题。

古代作战情报也相当重要,但却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全靠探兵临时出去打探,既不专业,更缺乏效率。通常由军队中指挥官临时选派若干个头脑灵活、武功和轻功较好的士兵担任,既无统一指挥,更没有规范的标准,全靠临时发挥。

兰兮想,这与现代的情报系统简直天壤之别。她看过的谍战电影、电视剧中,情报的价值对于战争乃至执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她记得关于美蝉,就有“最早女间谍”的说法。

为何不能在蜀国建立一支专门的情报机构呢?尽管史上没有记载,哪怕是自己提议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啊。既然自己了解这些,就有责任提出来,主公采纳与否是他的事,自己不说的话,作为朝中的官员,还真有点儿失职的不安感觉。

“这第二期学员还有半年就毕业了,接着还要招第三期,不知主公打算由何人来接替赵通的校长职务?”兰兮问,也是提醒他学校也很重要,换人的话万一干不好问题也很严重。

“哈哈,侄女,你是不舍得儿子了?皇叔知道。但是你的儿子太优秀了,孤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你那儿媳妇不是快回来了吗?先让祝融夫人代理一段,马韵璐回来就让她接手。”刘玄算是正式决定了。

好啊,赵通亲手创建的学校,如今成了军中最炙手可热的单位,交给他媳妇,赵通也算心血没白费。兰兮想,只是赵通又要忙得没日没夜的了,待马韵璐一回来,还得她亲自操心帮儿子忙婚事了。

赵通这一年来才终于过上了规律的生活。每天下班回父母这里来吃饭,陪父母聊天,有时还体贴地帮母亲捶捶背,汇报弟弟在学校的情况。兰兮和赵龙听着,高兴着,感觉生活要是总能这么温馨该有多好。

兰兮就把这个提议大胆地讲了出来。果然,刘玄点头赞成,其他在场的重臣也都认为是个好主意。由朝廷统一规划,获取和掌控情报,然后宏观决策部署,就形成了合力,可以发挥最大的效能。

专门统一的情报系统是个新鲜事物,没有经验可参考借鉴,还要从零做起。兰兮说,我们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摸索出经验,就可为今后军事立国、情报助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军校就是个例子,现在三足鼎立,蜀国的人才力量最具优势,而且后继有人,形成了梯队。

对啊,一提到军校,大伙立即都想到了赵通。

“赵通那儿不是都走上正轨了吗?他不像开始时那么忙了吧?”刘玄问道。

赵龙就把军校目前的运营情况汇报了一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