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夏日惊雷(3)(2 / 2)

加入书签

相比之下,英国方面表现就好得多,他们保留了更多的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所以现在美国海军也学乖了,英国航母上不再配备美国飞行员,反要求美国航母上配个几个英国老飞行员为带队基层军官。

不过美国的底蕴还是够深厚,本钱也够多,本着质量不行数量凑的原则,加大了后备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数量,寄希望于优胜劣汰让尖子自行涌现出来。斯普鲁恩斯就建议新飞行员先到护航航母上服役,表现优异之后进一步吸收进舰队航母,通过层层筛选从中选拔优秀苗子,这样一来舰队飞行员是有保证了,但护航航母上飞行员素质就要差一些,这次之所以德国舰队能轻轻松松摧毁一个船队,就在于护航航母上美军飞行员实力不济。

为摸清德日主力舰载机的性能,美国绞尽脑汁、花大血本从苏联搜罗了3架he-218轰炸机(由东线战场上被击落的多架飞机拼凑而成,还附带一批零散配件),并千方百计通过远东航线运回美国,然后再给这些6基版的俯冲轰炸机安装上美国自己的降落设备。在6地机场测试时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对其各项性能、缺点都进行了研究,所有人都承认这是架好飞机。

美国人甚至忍不住动了设计一款使用液冷动机俯冲轰炸机的脑筋,即便美国海军一直不喜欢液冷动机飞机上舰,认为维护太麻烦,但也不得不认为与he-218比较起来,sbd除了更坚固一些、航程稍远外其他全是渣。

可刚刚有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一盆冷水给浇灭了:没想到表现优异的he-218在航母上起降就是个灾难,结果直接令人抓狂,1o多个优秀飞行员试飞过程中接二连三地在降落中摔了飞机,一次两次还有办法修复,后面摔得狠了就再也修复不了,只有一架成了光杆司令赶紧拉回去重新在6地机场上测试研究。

英国方面的表现相对好些,有经验的官兵保留了8o%左右,但斯普鲁恩斯私底下也是唏嘘不已这不是因为英国人逃命的本事更好,而是因为英国航母编制大大缩编了。皇家海军顶峰时拥有多达8艘舰队航母,现在却只有可怜巴巴的1艘独角兽号在撑场面这艘最初其实是设计为维修航母的,没想到等服役之日,要负责维修的对象全躺在冰冷的大洋海底了。

坎宁安为什么宁可选择较小的独角兽号也不选择更大的邦克山号作为旗舰,显然是出于维护皇家海军那最后一丝尊严,这一点斯普鲁恩斯很理解他。

比水兵更让他感觉绝望的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表现,别看美国海军吹嘘每年能培养数千名获得航母起降证书的飞行员,可他知道这里水分有多大。

所谓起降证书,是指在训练航母黑貂号或狼瓘号上成功完成6次起降就可授予的资格证书,可问题是这两艘训练航母全是货轮改装的明轮,而且训练地点是在风平浪静的五大湖区。用他本人的话说:“见鬼,那地方一点儿风浪都没有,平得就像一块6地似的。”当这些获得航母起降合格证书的菜鸟兴冲冲想到航母编队上来占个飞行员位置时,悲剧就开始了。

先,没有老鸟带队和塔台不断呼叫,他们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训练这么做当然可以,实战时如果塔台持续呼叫,简直就是等于告诉敌机我在这里。

没人说德日飞行员可怜,必须驾驶这种“不成熟”的飞机作战,大家只觉得后怕说明敌军飞行员的素质和水平远远过自己。而且他们还知道德国方面是从空军直接抓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上舰充当舰载机飞行员的,是有装备基础的,美国海军现在就是想从6军抓人,也抓不到任何可用的俯冲轰炸飞行员,最后只能悻悻然作罢。(未完待续。)8

其次,稍微有点风浪、甲板有所起伏时起降作业就犯怵,要么慌慌张张飞不起来掉到水里,要么风风火火冲下来撞到其他飞机。新手飞行员的事故故障率过了11%每9次起降飞行一定会出一次事故。

说句良心话,斯普鲁恩斯也觉得f6f座舱位置太靠后,机头又过于粗大,不利于掌握降落技巧,可问题是这已是威力与操纵性结合得最好的战斗机了,要换了f4u,估计这批新手菜鸟飞一架摔一架。所以明明有威力更大的f4u可以选择,还是成不了舰载机。

最后是无法保持稳定编队。在内部对抗训练中,战斗机飞行员们碰到截击目标对象总一窝蜂扑过去,往往只击落了寥寥数架就让大队敌机呼啸着扑到航母编队上空,每次都让斯普鲁恩斯气得七窍生烟,而攻击机飞行员的表现也好不到哪里去,4o-6o架的密集攻击编队一旦持续飞行距离过2oo公里,队形就散落得不成样子,只能一小撮一小撮投入战场,然后被模拟防空的飞机轻轻松松撕个粉碎。

至于特技飞行,斯普鲁恩斯现在根本就不敢抱有期望。

敌军舰队夜袭纽约这件事海军航空专家分析了无数次,几乎可以将当初实际场面全部模拟回放出来,但越是这样,结论就越是令人震惊:专家们认为袭击成功的因素在于远程无导航、夜间突袭、低空飞行三者叠加。这里面无论哪项放在美国海军中都算是特技,可敌方却全部做到了。海军自己尝试过在白天进行低空o公里突袭,结果第一批16架攻击机掉了12架,人虽然都没事,却把舰队上下吓得够呛,以至于金上将严令禁止暂停这样的危险航空训练斯普鲁恩斯猜想他签这条命令时一定心如刀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