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仇池 1(3 / 4)

加入书签

正当曾华继续费劲心思讨好范敏美眉时,车胤毫不客气地派人来打扰曾华的泡妞大计(都已经是他老婆了还用的着泡吗?主角很严肃地回答,正因为是封建婚姻,老婆就更加要泡,否则就失去了“自由恋爱”的乐趣了。),说又有贵宾到,要他速回刺史府。

于是,曾华又在自己位于南郑城北的梁州刺史府大摆筵席,招待的人却是仇池(武都)氐王杨初的使者杨绪。

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仇池一带的氐人首领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国势强盛一时。元帝建武元年,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其后兄弟内斗,又曾经被前赵刘曜大败过,曾一次截获“其辎重千余辆,士女六千人”,国力日渐减弱。但是现在其地依然东至汉中,南逾广元,北达天水,西据宕昌,有部众二十多万(史记其鼎盛时有部众四十万),步骑数万。

现在的仇池氐王是杨难敌的孙子杨初,他在接待借道去西凉宣旨的俞归时,知道东边的晋室给了西凉张重华一顶高高的帽子,心里不由嘀咕起来。

张家虽然占据西凉,是个不折不扣的“割据军阀”,但是对晋室的一片忠心却可昭日月,跟万里归朝的曾华“一样忠”。不但继续使用愍帝的建兴年号,而且常常向晋室称臣。后来李寿跟晋室翻了脸,西凉张家为了能给晋室进献不惜向李汉称臣。每次西凉张家向晋室进献表示忠诚时都要路过仇池,所以连带着仇池也倾向于晋室,一直奉晋为正朔。

曾华也不管他了,或者继续在车府设宴会茶会,或者相约四处游玩,时而采梅花相送,表达爱慕,时而拉琴高歌,一诉情思,挖空心思讨范敏开心。

看着曾华花样百出,只求讨自己喜欢。范敏一颗芳心更加怦然心动,居然忘记了突然在书房里刻苦用功的哥哥,一缕女儿心思竟然全在曾华身上。

过了几日,范哲突然走出书房,他的模样顿时把众人吓了一跳。只见他满脸胡碴,脸形骤然消瘦,身形恍惚。看到范哲这个样子,范敏脸色大变,又惊又愧,拉住兄长的衣袖不知说些什么,只是黯然流泪。

而曾华也是吓了一跳,这那里还有一点周郎檀奴的风范,整个一个落魄书生的模样。难道真理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活生生把一个风流倜傥,气死周郎,羞愧潘安的帅哥给折磨成这个样子了?但是曾华的内心深处却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谁叫你比我还帅,栽在我手上了吧!

不过曾华对范哲求知精神还是很敬佩的,这样才是我看中的醒世之人,要不然怎么对得起我将让你担负起的重任呢?

这次杨初听说张重华被大封了一番,心里马上有了小九九:我跟西凉同样都向晋室称臣,西凉有了肉,我仇池总得啃啃骨头吧,于是派亲族重臣杨绪借道梁州去建康进献,拉拉关系,顺便要个封号。

有刚才车胤给自己恶补的一段仇池历史知识撑腰,曾华看着对面的这位老杨心里就有底了。

“杨大人!你上朝称藩,路途遥远,真是辛苦你了。汉中偏僻,粗茶淡饭,实在是怠慢大人你!”曾华含笑恭敬地说道。

“曾大人客气了!你我都是朝廷臣子,又是邻居,不必如此客气!不必如此客气!”杨绪可不敢在曾华面前托大。曾华就任仇池临东的梁州刺史时,仇池上下就仔细打探过这位新邻居,当然也就知道他在西征时的赫赫战功。

只见范哲走到曾华跟前,恭敬地弯腰拱手施礼道:“还请先生教我!”

曾华连忙扶起范哲,看着他那双渴望真知的眼睛,心里不由感叹,真是新时代的大好青年,大家伙的信仰开导就落到你手上了。

曾华不敢再托大了,连忙取出一本册子来。这是曾华近三年来时常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和充满了“现代哲学”的“思想火花”的大记录,更重要的还有曾华对他那个时代的单一神宗教教义的回顾和总结,全部被曾华整理编制成一册。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的远古传说从盘古到黄帝,有数千上万年,难道就不能创造出自己的单一神宗教吗?”

曾华故意把范哲折磨得对过去的信仰和思想产生了严重怀疑之后,才把这本书掏出来。其用心真是“险恶”,现在正是范哲“最动摇”和“最迷茫”的时候,也是给他洗脑最好的时候。

范哲拿着这本册子,粗粗看一眼,顿时沉迷其中,不管自家妹子的呼唤,直接又回去书房,继续“吾将上下而求索”。曾华看到站在书房门口犹如带雨梨花的范敏,马上走上前安慰道:“小姐,不必为文长(范哲字)兄担忧,他在思考一些很重要的问题。以他的才智,只要费些时间便可想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