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不干了(快穿) 第235节(1 / 5)

加入书签

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工匠加班加点制作一批水泥,全部送去了镇北永安河,同时闻人奚为了稳妥,还派了林沧海过去,让他亲自率军过去,一边是护送水泥,一边也是为了加固河堤。

和这时代其他人不同,闻人奚习惯让军方的人负责这些救灾事宜,而不是靠普通的劳役。

效率太差了。

如今既然暂时没有打仗,而他们手中又有人马,为什么不让服从性更高的将士去加固河堤?

而且这次的谣言重点其实并不是科举选官,而是任用女子。

谣言的重点是女子抛头露面为官,阴阳颠倒。

科举这样的制度对于帝王来说都是好事,远比推荐制要好很多,邻国新帝褚凌云当然也欣赏这样的政令,日后也想着广开科举,招揽可用的人才,而不是让人才全部都被那些大家族垄断,想要突破都难。

正是因为看到了科举的好处,邻国新帝才不愿意闻人奚成功。

他希望闻人奚成功,为他铺好路,又不希望她成功,因为那样一来邻国要慢了瑞朝这边一步,于是干脆就从女子下手,想要毁了闻人奚的名声。

当然,到时候参与的将士肯定会有奖赏就是了。

镇北距离京城并不算太远,不过两天的路程,他出发以后,整个朝堂都在关注永安河那边的情况。

除了林沧海带过去修筑河堤的人马,还有一队人也带着赈灾物资出发了,主要是各种粮食还有药,随行的还有京城的大夫,领头的几位大夫则是太医院的太医。

他们过去是为了防止河水决堤后造成瘟疫。

河水决堤,淹死农田作物,淹死百姓,可同样会淹死老鼠之类的动物,而这些动物死后不好好处理,极易发生瘟疫,若是不提前准备上预防着,等到真的发生了瘟疫,到时候情况就严重了,非常容易失控。

如果能够造成瑞朝动乱,那就更好了。

之前岁朝末年其实是邻国最好的机会,可惜那时候邻国自身夺嫡之争非常严重,根本无暇顾及当时的岁朝,倒是给了闻人奚机会。

褚凌云一直觉得非常可惜,错过了这样一个机会。

但他并不清楚,邻国夺嫡之争持续这么久,还有闻人奚的影子在。

因为那时候闻人奚并没有准备好,暂时不能面对邻国的虎视眈眈,那自然就只能让邻国继续乱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