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日军的舆论战(3 / 4)

加入书签

安全区里的国际委员会成员们,也没有停止行动。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竭尽所能的对RB密集的宣传攻势进行反击,在大屠杀最初的几天时间里,安全区负责人借助一些外国记者的帮助,拍摄并采访了许多受害者的视频,以及日军屠杀的画面,紧接着就遭到RB的驱逐,所拍摄的东西也被日本人收走。

此后,RB政府开始禁止其他国家的记者进入金陵。

如《芝加哥论坛报》的马克思·科佩宁就曾被挡在金陵城外,不得进入金陵。

当日本人发现他们的行为不再受到世界媒体监督之后,日军更加肆无忌惮的实行暴行。

1938年2月初,一名日军将领曾邀请他国外交官代表出席RB大使馆在金陵举办的茶话会,这位将领在茶话会上吹嘘说,RB军队以纪律严明闻名于世,在日俄战争和九一八事变期间,军队没有发生过一起违纪事件。

他说,即使日军出于某种原因在金陵城内犯下暴行,那也只能是因为中国人在某些外国公民的煽动下,对日军进行抵抗的结果。

这是在暗指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成员。

但奇怪的是,这位将领的话与其在同一场演讲中的言论相互矛盾,他之前就曾承认,在向金陵挺进的途中,日军曾因找不到任何吃的或可用的东西,而把愤怒发泄到中国人身上。

他国外交团并未被RB媒体的伎俩愚弄,他们对RB在金陵所犯下的罪行,并非一无所知。

但是,日本人还是小看了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开展宣传活动的能力。

安全区负责人的一大共同特点是,他们在文字表达方面都接受过出色的训练,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语言善辨的作家和演说家。

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中不乏一些传教士,曾在美国和欧洲最好的大学接受教育,成年后将其大部分岁月都献给了布道、撰写文章和基督教的巡回演讲,国际委员会许多教授,还曾出版过自己的著作。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团体,他们非常善于同媒体合作。

早在金陵沦陷之前,他们就通过金陵的电台广播发表演讲,或在通俗报刊上撰写有关中国的文章。

这是一场舆论战,日方的确取得了成功,有不少国内人士相信了日军的报道,而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不明真相。

夏远来自未来,对金陵城未来的走向相当清楚,哪怕是把这件事情公之于众,也不能够改变什么。

他只能够保留证据,在日后的战后审判中,以期望让中国人手中掌握更多的关键性证据。

同样的。

在夏远努力搜集证据,打击日军的时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