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捆绑销售(3 / 3)

加入书签

结果嘛,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当时,最符合巴基斯坦军方要求的“阿尔泰”,也就是土耳其版的韩国k2,却因为动力系统的问题,始终没有定型。

要说到坦克动力包,能够研制与生产的国家就更好了。

除掉美国与俄罗斯搞的燃气轮机,全球能够研制先进坦克动力系统的国家,总共也就只有三个,即德国、法国与华夏。

其他国家的,要么不够先进,要么是进口仿制。

这个想法也很正常,即在获得了“哈立德”的生产技术之后,巴基斯坦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坦克工业,而且培养出了一批技术人才,也就相信有能力在不依靠外界的帮助下研制出第三代主战坦克。

当然,肯定需要外界的帮助,特别是资金援助。

只可惜,搞了十多年,巴基斯坦就没有研制出个名堂来。

为什么?

巴基斯坦掌握的只是生产“哈立德”的技术,而没有掌握研制坦克的技术,更别说开发第三代坦克的底盘。

绕了一大圈,巴基斯坦最终还是回到了跟华夏合作的道路上来。

当然,因为没有迫切的需要,所以在“哈立德2”项目上,巴基斯坦不是很积极,毕竟老对手印度的主力是t-90s,而“哈立德”足够应付,只要印度没有更好的坦克,巴基斯坦就不需要更好的坦克。

现在,阿盟国家带来了这个需求。

要知道,全球范围内,能够研制与生产第三代坦克底盘的总共就七个国家,即美国、俄罗斯、华夏、法国、德国、日本与以色列,英国在关闭了“挑战者2”的生产线之后,已经不具备生产第三代坦克底盘的能力,而宣称能够自行生产第三代坦克的韩国,其实更多的是从欧美国家偷师。

搞了十多年,没有搞出个名堂,巴基斯坦只能选择进口。

有趣的是,巴基斯坦最先选中的不是华夏的vt-4,而是乌克兰与波兰的坦克,甚至打算跟土耳其一起生产坦克。

当然,事后证明,巴基斯坦做的这些,其实都是以技术积累为目的。

说白了,就是打着进口的旗号,去这些国家偷师学艺,试图借此解决自行设计与生产坦克的技术难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