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建造新城(2 / 3)

加入书签

提起祠堂的名字,众人皆心怀感慨。原规划的名字是“龙武祠”,但金士麒说“龙武时代”已经过去,这座祠堂不仅祭奠辽东战争中殉国的尊长和军人,还将容入未来的“南丹卫时代”的殉国的所有英灵。大明西南边陲的安全形势也不妙,估计未来每年都会打仗,这祠堂估计还会扩建。

“所以要建得大一点。”金士麒指着在场的兄弟们,“等我们那啥了,我们的名字就都会摆在这里,很热闹。”

英武祠供奉的英灵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的是将军级,目前只有金冠、姚与贤、季士登三位。在正堂里将奉立他们的画像和灵位,堂外还会为其立碑作传。第二等级的是百总以上的军官和少数的忠勇士兵,他们也有单独的灵牌,牌位后简单描述了生前事迹。最后一个等级是普通士兵,只有姓名、籍贯、身份等简单信息,每个人只是一行小字,一百人刻在一块石碑上。这待遇算是很不错了——在传统文化中,只要有名字留下来,他们在“那边”就能食到香火,就不会被遗忘。

辽东一战中,龙武中营和右营战死的军人,还有战死的私兵总计2900多个名字被记了下来。而龙武左营和前营是逃溃而败,其士兵则不得入祠,这就是军队中的残酷规定。张山岛上战亡的700多人也将被供奉,其中还包括了少数来自辽东各地的溃兵。此外,在山海关向广西迁徙一路上因为各种意外丧命的十几名士兵,还有前日与猛坎一战中牺牲的4人,也都将入祠。

有这一座大祠堂压阵,整个军屯城就变得格外肃穆、威严。

但查应才这次带着三个千户所的一万民众浩浩荡荡地南行。那一路很是艰辛,要安排驳船、寻找宿营地、解决吃饭睡觉茅厕的问题,还要对付流寇和地方势力的勒索。他们也是一路乘船,两个月才到了湖广境内,时间就很紧张了。查应才只得把大队交给魏广良等人,他和金士骏带上士兵和工匠乘车马前行。

他们原本计划是一路乘船逆湘江南下,入灵渠到广西。没想到灵渠的河道狭窄,还有几十道水闸,运力非常紧张。他们雇不到船,就只能继续乘车马奔行。又担搁了半月才到了桂林府——也就是广西的首府,这才获知南丹卫被山兵围困快要被屠城的消息。查应才被迫再次分兵,他只带了400精兵一路狂奔而来。那数百名工匠都由金士骏带领步行,现在还在路上风景呢。

查应才这一路可真是拼命了,他自己的老婆孩子也甩在路上。结果到了南丹卫,眼前竟一派鸟语花香和平盛世,金士麒在玩儿大象。真让他百感交集啊。

既然老婆不在身边,那就好办了。

当晚,这帮军爷彻夜不眠,进行了男人们最喜欢的活动——开会!

以后将士们上阵杀敌,他们心里也会稍微安稳一些吧。至少有个“归路”,不会做无名烈士。

这是“爱晚楼兄弟”在广西举行的第二次会议,在红水河畔的中军大帐中胜利召开。金士麒等十几个乘船而来的军爷们占据了七成股份,现在再加上查应才的一成,还有跟他而来的半数军官,总股份达到了八成六。尤其是三名首领都聚齐了,终于可以决定所有的重要事项。

会议中最关键的一项议题,就是确定新城的规划蓝图。

三个月前,他们在山海关就已经统一了思想:三个千户所都是铁兄弟,他们共同建造一座军屯城,幸福快乐在一起。现在只是针对迁江县红水河南岸的具体地形来做最终规划,敲定城池的布局。

新的军屯城东西横宽三里,沿着红水河岸一线展开;南北纵向一里,城南与迁江县城相接,几成一体。当初两广总督府给金士麒的军令是“附郭”迁江县,现在他却造了一座几乎与迁江县相同规模的新城。

在军屯城的中央将建造一座大祠堂,名为“英武祠”,它是整个城区的“坐标原点”。在金士麒设想中,以后若有贵宾来拜访本城,第一个项目就是去英武祠献花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