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9章 人类之未来(2 / 6)

加入书签

不过出于对对方的尊重,凯瑟琳还是表示感兴趣,并想要继续听下去。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是可行的呢?这个策略可能要用到自然选择赋予我们最有神奇的礼物,但我们真能发掘出这一潜力吗?我们怎么知道做某件事情用哪种能力最好,我们怎么知道如何改造工作才能使其适应人脑?”

“我不想假装说答案很简单。因为它们真的很难。但是,我们有理由对这种方式采取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已经这样做了。”

“我们已经成功转型一次了。我们现在是人类20版。而不是智人时的0版本了。这个过程是靠自然选择完成的。我们之所以是20的升级版,有个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书写、语言和音乐——我认为音乐可能是艺术的顶峰。而这个能力虽说都有人类设计的影子,但并非源自自然选择、基因工程或者半机械化;它们都是神经再利用的结果。”

人类从0版本升级到20版本的过程,不是我们直接控制,而是自然发生的。文化在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是将这些人造物自然化的过程,使得我们的感知系统更容易去识别和适应它们。比如象形文字的出现,就是让文字更像自然界的实物。而语言则更是模仿了大自然中的声音、节奏和韵律。音乐则是模拟了动物运动的声音,自然的风声、水声,树叶的沙沙声。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模拟自然来实现驾驭人脑发挥功能的例子,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人为设计出来的。

对方这样说着:“实际上,雷纳德先生的神经芯片,可以会所并不是机械增强的一部分,而是通过强化人体的微调能力的方式……这就好像是给电脑加一个辅助运算的数学卡一样,但本质并非是改变。”

“我们对未来人类的设想都是要基于新的人造物体,无论是基因改造还是半机械增强都要比自然进化的人类要强。这种对于人类设计和创造的过度乐观也经常能在其他领域获得佐证。”

“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我们过于低估了自然选择的能力。我曾在我979年写的一本书《视觉的进化》中详细阐述过,比如光学幻象并不能证明我们大脑的硬件设计不好,而是由于我们处理信息的软件进化过程中过于复杂的结果。”

光学幻象,基本上就是指近处的物体到了远处,却被成了另外一个物体,或者是相反。

说这句话的是德阿纳身边的马克常逸梓,这个姓很少见,是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特有的一种少见姓氏。但有一个优点就是……别人很容易记住。

“我认为通往人类0甚至更高级别的路径还是要主要依照这一理论。虽然我们不能很轻松地预测到我们会获得哪些新能力。但是我们不能低估潜在的变换的巨大影响。毕竟我们从0升级到20不是一次小的变革,而是从机灵的猿猴进化成了统治世界的科学家、哲学家。”

马克一番话说到这里,就连凯瑟琳也动容了。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语言。”斯坦尼斯拉斯补充了一句:“在对最近来到的中国和日本留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之后,我发现,他们在数学方面都有超越一般美国人和欧洲人的强大的数学能力——但根据智商计算。他们似乎并不比我们有多高的智商。但在研究之后,我发现,问题出在语言的问题上。”

“西方和亚洲在数字命名体系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差异。英文的数字体系非常不规律。而汉语、日语和韩语则不是这样。它们的数字体系很有逻辑性。”

凯瑟琳点点头。

“神经再利用是发现潜在能力的源泉。如果一个人想要完成工作y,但是还没有进化到可以熟练完成工作y,那么关键的是不要强迫大脑去完成。像其他所有动物的大脑一样,人脑不是一个多用途的全能学习机器,而是一个能利用本能来充分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处理器。未来充分利用大脑。我们必须让大脑去做它最擅长做的事情,而不是强迫其做不擅长的事。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改造工作y使其变成一个能够更好地被大脑处理的工作。”

不过马克的意见似乎有些……过于奇葩。

不适合这个工作,干脆改良工作本身……?

哈,还能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