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箭在弦上(2 / 3)

加入书签

因为,沙是流动的,很难挖出洞来。况且,开辟一条通道,需要清除将近500立方米的沙土,而每次炸药掀走的沙土量不超过00立方米,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借助于人工或推土机,大约需要60人和台推土机连续工作6个小时。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时之间,众多埃军高级将领面树以军的“沙阵”束手无策,深感焦虑。

为防备埃及的进攻,以军还创造了一种秘密武器:火障。所谓火障,是在每座碉堡下面,埋有一串石油桶,用管道相连接。只要一按电扭,喷油机会把石油喷到运河水面,电发火装置将其点燃,河面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整各运河成为一条火障。

“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沙阵呢?”

凯瑟琳又在猜测。

历史上,由于以军依赖的“沙阵”基本没能发挥作用,埃军的作战行动持续还不到24小时,仅仅伤亡20人,就彻底摧毁了以军两个旅兵力把守的“巴列夫防线”,使以军参谋长巴列夫连同他的“巴列夫防线”一同成为后人的笑料。

**徒们就好像一群疯子,他们嘲讽被斩首的红十字会成员一一顺便说一句,对方也是饭依的穆斯林一一他们还到处抱团聚众斗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原教旨的基督教之外,还没有什么人能够比这些的**徒更加的疯狂和肆无忌惮。

“为了防备埃及人的袭击,以色列花费了足足八亿美金用于建造的这个巴列夫防线便位于我的身后了,这是以色列入抵御埃及人的第一防线……”现在,新闻里面正在介绍以色列人的防线和武器。

在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夺取了大片阿拉伯土地,尤其以色列占领埃及西奈半岛一一在前次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发起战争,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吞并了整个的巴勒斯坦,占领了约旦的大量领土一一但以色列政府知道,阿拉伯国家尤其埃及决不会善罢甘休,因为西奈半岛是亚、非、欧三大洲交汇的唯一陆地要津,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为此,在六日战争以后,以色列为了长期占领西奈半岛而修筑的防线,这便是现在的巴列夫防线。这条防线构筑在苏伊士运河东岸,防线北起弗阿德港,南至苏伊士湾,全长75公里,纵深0~5公里,总面积5000平方公里,耗资2亿美元。

不过因为历史的改变,这个花费已经上升到了亿,已经是历史上数据的数倍,起来以色列是非常有信心了。

破解沙阵的是一个一名年轻的埃军工程兵提出的“以水克沙”的绝妙对策,即使用高压水龙喷射沙堤。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实验表明,高压喷射一立方米的河水,就能冲掉一立方米的沙土;如果大量使用高压水龙,则可以在短时间内打开以军的防御阵地缺口。听到汇报后,埃军上层采纳了这个建议,并立即从英国和德国进口了450台最先进的高压水泵。

一一但是……假如历史上的这个防线如果并没有被埃及轻轻松松的破解的话,那是不是历史又会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局呢?

凯瑟琳在猜测着。

巴列夫防线由三条平行防线组成:第一线为苏伊士运河及河东岸,河堤下埋设了油管,战争期间点燃,可将运河变成一片火海。沿河筑有20米厚自勺沙堤,堤后筑有0多个前沿支撑点,支撑点前为铁丝和地雷区。第二、三线分距运河十几、二十公里,筑有个核心堡。

核心堡一般为半地下的多层建筑,以钢筋水泥作骨架,顶部由铁轨和装在铁内的石块砌成,厚4~5米,可经受重磅炮弹和炸弹的直接攻击。核心堡由若干个碉堡组成,其中一个为旅指挥所,有的为重炮阵地,有的为弹药和后勤物资仓库,堡内有住房、指挥室、隙望哨和射击阵地,储有可供一个月以上的粮食和弹药,碉堡间有堑壕相连,战斗中可互相支援。

要说起来,凯瑟琳对于这道防线最深刻的,便是所谓的“沙阵”了。

无须赘言,“巴列夫防线”成为埃及收复失地的最直接障碍。埃及人要复仇,就必须找到攻克该防线的办法,而要攻克“巴列夫防线”,最关键的环节是要攻克“沙阵”。

历史上,埃军设想过挖洞爆破的办法,即令渡河的工兵在沙坡上用铁锹挖出数个大洞,填人炸药后迅速撤离,然后引爆炸药,打开缺口。但是,试验表明,这个设想根本行不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