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之争 第三百零八章 均州(2 / 4)

加入书签

“在我原先的计划中,洛阳城确实不可放弃……可我来问你,就眼下这等局势,那少年以及二王爷都是对那洛阳城势在必得之时,我们还有必要拼耗着实力去与其相争么?再者,洛阳城就算此时落入了二王爷之手,可落入他手的同时他又须要派出多少人马方可保证城内的安宁?你要知道,洛阳城内始终有着我们的人……所以这么一来,那几万大军想要离开洛阳城便是不可能的了。”王公公反常的极为耐心的为崔正礼分析着,他再道:“有了这一个基础,那我暂且放下洛阳又如何?既然重福也回了均州……那我们为何不能将计划改上一改?”

崔正礼豁然开朗,疑惑再也不复存在。他到这时当然也是明白了老大人原来轻易放弃洛阳城也只是在用洛阳城里的那些布置拖住朝廷的大军……这么一来,河北道以及山南东道必然会轻松一些。

简单些来说,便就是到了眼下这等地步,老大人已经是放弃了原先计划中定都的首要之选,他放弃了洛阳城的同时,当然也是直接选择了山南东道,以及河北道,而同时这两道也还不是重点。

重点……已然是直接放到了京城长安城。

“大人心思实在高明,这样一来,均州那处的平王李隆基想必也仍然是在阻止着均州大军前往东都洛阳……而他却不知我等根本不会去往洛阳。不过……大人,那少年又该当如何?”完全安下了心的崔正礼神色轻松了许多,这轻松中竟然也还有着不少的意气风发。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王公公骤然轻叹,他半闭着的眼睛悄然睁开,有些感叹的意思在内:“这一点,无论你再任何的不愿意承认,你都比不上那少年……当年那少年仍是凡凡布衣之时,就算他站的再低,他也看的足够远,所以他能够取得今日的成就。”

崔正礼恭敬而立,老大人无论说些什么,他都不敢反驳,对于这位老大人,除了心中的那些畏惧之外,崔正礼还有着不少的感激,他很清楚若是没有这位老大人的扶植,那也根本不会有今日站在颠峰的他。

“其实,那少年选择孤注一掷出手则全力而为,我事先也想到了,对于这一点我先前是没有太多的担心,因为那少年的性子我了解,所以自然会有后续安排。然而,我未曾猜的却是,那少年手中居然掌握着铁甲重骑!这实在是让我不得不惊叹,谁能想到原来韦后那一事中最大的得益者并非公主殿下,也不是平王李隆基,竟然会是根本未曾参与到那事中的这少年?”尽管早便知道了那少年的才智,可真当王公公知道了那少年其实很早之前便掌握了铁甲重骑时,他依旧发觉他仍是有些低估了那少年。

“宗楚客那个蠢货,果然是为他人作了嫁衣……”王公公再次叹息,仍是未曾看向崔正礼的他终于说起了崔正礼此时心中最为关切之事:“当然,放弃洛阳城也并非是因为那些不成气候的铁甲重骑,我只是在想,既然那少年对洛阳城,对城内的那些人是那样的势自必得,我为何又要阻拦于他?”

“大人,属下不解……”老大人王公公沉默之际,崔正礼终于勇敢的问出了他的疑惑,既然老大人早已经看出了他今日来的意图,那他为何还要隐瞒?

“若我所料不差,那少年这会儿便当是赶往河北道了,他既然趁心如愿迎回了楚图那些人,便当然不会再有丝毫顾忌……所以河北道那处,定然不会轻松。你切记莫要小看了这少年,以及那位江南楚氏的世子。”提起江南楚氏,王公公面色玩味至极,他显然仍是未能释怀前年江南楚氏为了脱离他的控制而做出的那些事情,虽然,江南楚氏能够安然摆脱他也是他刻意而为的事情。

“谨记大人教诲。”言了这么一句,崔正礼忽然察觉到老大人言外之意,他有些惊疑不定的样子,道:“大人莫非是要我赶回河北道?可若是我回往了河北,那京城……”

“这天下便就像是一盘棋,我之所以说你看的不够远,那是因为你习惯性的将眼光放在棋盘一隅,这样会让你难以看得清大局。”王公公好似是在开导着崔正礼,崔正礼自然也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忍不住的惊喜,继续听着王公公说话之时便也尤其的认真:“我为何不曾让你回河北道,而是让你的兄弟先行返回?那是因为你不如他洒脱……有些东西,他能放弃,你却不能放弃。”

便就好似眼下的这洛阳城么?崔正礼苦涩而笑,却还是不敢多说些什么。

今日的王公公似乎闲话较多,也始终是在批判着崔正礼,可这却更是让崔正礼愈发的兴奋。他当然知道王公公话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大人是在交代一些事情,而对他交代这些事情的同时又在教育着他……那是不是也可以被理解成为更深一层的意思?

想到了却只能暗自惊喜着,不敢表现出半分一点就是此时崔正礼神情极为不自然的原因。

王公公兴许察觉到了崔正礼的不自然,兴许是根本没有理会过他,可这显然都不是重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