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之争 第二百九十八章 皇室(2 / 3)

加入书签

早便在一年前江南楚氏刚生变故之时就已经在准备这些大逆不道之事的王公公,为什么会在准备充分后依旧留给朝廷足够的时间,让朝廷拥有能力针对他的布局进行反击,这当然算得上是一点。

并且这同时还是一点最最为人难以猜测的便是,既然朝廷,所谓的皇帝陛下也早就得知了那老狗王公公的这些准备这些大逆不道之事,那朝廷为何不在老狗动手之前就将他的计划彻底毁灭于成形之前,而非得等到那老狗动了手才会有所反映?

这两个绝对属于大疑点的疑点其实也是张宏至今都想不通相不明白的问题,他甚至认为就眼下这场谋逆之事,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皇帝陛下与那老狗有着什么默契存在?

张宏想不通不奇怪,因为他毕竟在这大唐生活的时间不够长,对于皇室中那些秘闻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可最奇怪的却是便连身为皇室中人,深知许多皇室秘闻的平王殿下对这两个大疑点也是百般不解,他确实是根本不知道眼下的这场大乱……到底是不是他的父皇很早便知道了的?

也是因为心中始终存在着这个大疑惑,便让平王殿下这最近这些时日颇有些寝食难安的意思,纵然他也早就有了应对眼下这些事情的策略,但他依然觉得他很有必要知道这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殿下气氛有些深沉,岑羲,窦怀贞这些人虽然如太平公主殿下所言那般确实是动了行事的心思,但他们毕竟也会惶恐害怕事败之后的下场,所以就算有心去规劝殿下,也绝对不可能如同崔缇一般直接去提出来。

话说回来,这时忍不住去看了眼崔尚书的岑羲心中其实颇为奇怪,他真的很奇怪这位一向只知讨好公主殿下阿谀逢迎手段如何谄媚就如何使用的崔尚书,怎么在今日忽然变的这么有主见有胆魄了?

“暂时放下你们的那些心思吧……不要真的认为那老狗之所以先前给了朝廷准备的时间就是因为他在那时犹豫了,本宫当然了解他,他若一年前就决定了这些事情,那便绝对不可能有任何犹豫,所以本宫必须得知道他为何要给刻意的给朝廷准备的时间……那些年宫里的许多事情你们都不知道,所以做出这些错误的判断本宫也可以理解。但是……”说到此,太平公主殿下忽然坐起了身,她便就双足放在那榻上,轻拂广袖一手撑着身子,极为认真的看着殿中的这些心腹,道:“这些时日里,切不可有任何举动!一切……静待其变。”

不管怎样,太平公主也总算是将她的态度清楚的表现了出来,这当然已经足够让殿中的这些心腹们拥有了一个满意的答案,所以这些人恭身,一一向太平公主殿下言着谨遵殿下旨意。

在太平公主殿下广袖轻挥之后,这些人便也知道此刻的太平公主殿下肯定还是须要一段时间来认真分析眼下的这些事情,而这个时候这个动作便就表示着让他们暂且离去,因此,再次行礼后,岑羲这些人便倒退着向那正殿门外垂首而去。

因此,便就在这一日,当河北道动荡彻底爆发再也没有任何可须要避讳了之时,平王李隆基便就带着他心中的这个大疑惑亲自来到了皇宫,来到了他父皇一向的所在神龙殿。

当今的皇帝陛下能够成为皇帝陛下,平王李隆基在诛韦一事中绝对是功高至极,因此,就这一点来说,不管那位本就无心来成为皇帝陛下的皇帝陛下会不会真的感激他的三郎,但对于这位他很早以前便尤为欣赏的儿子,皇帝陛下也确实是足够恩宠。

就像这会儿,在平王李隆基小心翼翼旁敲侧击而问出了这个本就有着诛心之意的大疑问之后,皇帝陛下没有半分动怒的意思,就算他的三郎此时是在怀疑着眼下这场大乱是经过了他的允许,可他依旧是满面的温和与鼓励。

“能想到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望着坐在矮墩上的三郎,皇帝陛下微眯着眼睛,有些深沉又有些欣赏,道:“毕竟,当年的许多事情你都不知道。”

“儿臣今日前来便是想请父皇能够……”李隆基温顺谦和,在以往,他这位父亲未能成为皇帝陛下之前,他始终不能认可他父亲的中庸之道,可等他如愿将他的父亲推上了颠峰,却也终于体会到因为他的那些心中雄图让他这位父亲遭受了怎样的处境。

这过程中,太平公主殿下那双不曾有任何鱼尾之纹的凤眼始终放在崔尚书身上,她看着那个从前的男伶现如今的礼部尚书,嘴角突然绽放一抹奇怪的笑意。

“本宫身边的这些人……居然也能被你拉拢过去,且拥有胆量为你说话。你到底做了些什么?而分明不打算让本宫插手此事的你却反而利用这些人来煽动本宫,究竟是居心何在?难道是在试探本宫对三郎的最后底线?又或是……真的在为本宫争取着你临死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不过,不管你有着怎样的打算,想要通过眼下天下大乱来瞒过本宫去做你的那些事情……却是想也别想!”

其实真要仔细去分析眼下天下的这些乱事,那倒也绝对能够分析出少奇怪令人费解的疑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