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之争 第二百六十二章 早朝(2 / 3)

加入书签

这诸般神色落在张宏身上,无疑是有些轻视了前两位榜眼探花的意思,不过这也正常,最受关注的肯定会是状元。所以这三位新晋才俊倒也无甚不妥,张宏更是不会理会这朝堂内平日里不可一世的任何一位官员对他的看法。

他此时更为在意的倒是皇帝陛下,而他面上的忐忑不安也完全是因为皇帝陛下。他必须得知道在经过了昨夜一夜的思虑之后,今日的皇帝陛下是否会接受他的提议,又究竟会不会追究他昨日所说的那两件大逆不道之事。

“三位卿家既是能从万千中人举身而出,则必是有着过人之处,想来朕接下来的考量也算不得难为三位卿家。”在张宏三人叩首拜见了皇帝陛下之后,那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便温言开始进行了殿试。

所谓殿试,通常都只是针对进士科的前三名,这殿试说重要,倒也是重要在只有经过了殿试才能最终确认状元是否名至实归,而在这殿试中若是后两位有任何一人更能得皇帝陛下的青睐,那状元也是会易名的。但说这殿试不重要,其实也大都是因为殿试基本上只是走一个过场,大唐数朝传承下来,让状元易名的先例是从不曾发生过的。

今日更是不可能发生,因为这朝堂中的许多人都知道,这少年的状元乃是陛下钦点的,无论如何陛下也不会否决他先前所钦点之人。

皇帝陛下轻咳了声,这殿内也很快回复了沉寂,他看着殿下的百官,摆手示意不再提及赵王之事,再道:“今日,乃是殿试为国选材之日,既然众卿皆已安待,那便唤三位才俊入殿应试罢。”

声落,李公公便很自然的上前一步,微微佝偻着身子的他向着大殿发出他尖锐的话语:“陛下有旨……传此届大考探花,万年县人氏郑其冲入殿。”

“陛下有旨……传此届大考榜眼,范阳人氏卢不安入殿。”

“陛下有旨……传此届大考状元,长安县人氏张宏入殿。”

在皇帝陛下依例陈述之时,张宏并排站在榜眼探花二人中间,他始终微垂着头,显得异常恭敬。但中途依旧是不可避免的小心抬头听着陛下训话时,捕捉到平王殿下偶尔向他投来的笑意。

这笑意让张宏多少有几分毛骨悚然的意思,他很清楚他身旁的这两位榜眼探花都乃是赵王殿下的人,在这春闱一事之上,张宏本以为就拉拢人才方面来说必然会是赵王与平王角逐最为激烈的一次。可就表面情况看来,似乎平王殿下又一次的惨败,三位新贵,除了张宏这个立场不够坚定之人,其余二人都是赵王的人,可见平王在这春闱之上几乎是没有拉拢到多少人才。

但便就是如此惨败,平王殿下却依旧是微笑的出来,那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他不重视此次春闱?代表着他原本就没有试图在春闱一事上动些手脚?

接连三道旨意三声同样尖锐的声音落下,自太极殿门外早已等候在外的三位才俊由宫人的引导,谨慎恭敬的走入这太极殿内。

走在最前的便是万年县郑其冲,这是一位青年才俊,他的相貌极为清秀,消瘦的身资衬托的此人显得刚正宁直;随在其后的便是范阳卢不安,这是一位约莫四旬的中年人,蓄着长长胡须的他倒更像一个道士,无端端的显得淡泊宁静。

张宏便走在最后,今日的他一身大红状元服,年仅十六的他穿着这一身衣服似乎有些不太合适,长长的袖管被他挽的很高。他随在身前那二人之后,微垂着头的他有些窘迫,似乎在这等威严气氛之下有些不安,远不及他身前那两位来的从容。

这便让殿内的百官众臣一眼就看出了高低,那些并不认识也不曾听说张宏的官员便会叹息,心道这位状元郎始终是太年轻了些,气度也明显不足;而至于与张宏熟识的那些人,像平王李隆基,尚书左仆射张说等人便会觉得有些不解,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这一向沉稳异常的少年为何今日如此古怪;至于礼部尚书崔缇,御吏大夫窦怀贞等人便会暗自诧异之时也腹诽着这少年究竟在计算着怎样的阴谋,故意作出这样一副忐忑的模样又是为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