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谁念幽寒坐呜呃(3 / 4)

加入书签

平西王府中平常的武林人士可能不清楚,但剑客心里是明明白白,这个贺刀王虽然寄名为江湖高手,功夫路数却洗不脱那沙场拼杀所留下的痕迹,身上背负的人命少说也有几百,再加上他浓重的辽东口音,必然与平西王吴三桂出身的辽东劲旅脱不了关系。

而身后两人拳脚功夫算是不错,可惜眼界不够开阔,格局城府还是差的太远了,能窃据三四已经是侥幸了。

此时他们就如老僧自己所说是以指代剑,每一招攻守皆不失法度,剑法大开大合,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对敌起来却仍旧端凝自重,纵在极轻灵飘逸的剑招之中,也不失王者气象,贺刀王挥刀再怎么横冲直撞,也只是如同醉汉想要冲撞天子车驾,临了徒劳无功而已。

在场几人都是武术名家,自然能看出功夫的强弱深浅,此时甚至不需要看到最后,功夫的本身就已经分出高下。

在他们眼中,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已经只是次要,他们独觉纵使贺刀王的绝世刀法层出不穷,却更像是在对着一处深湛无波的古潭月影徒劳出刀,千般刀痕过后,散开万朵清辉,可人人都明白等到风平浪静之际,古潭中唯独留下的事物,还只会也只会是那轮皎皎明月。

一时间,三个本该对于佛学知之甚少的人,却不知为何忽然明白了贺刀王徒劳无功的原因——此月不在眼中,亦不在水中,不在天中,正如如来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不在中流……

八仙剑客陷入了胡思乱想之中,忽然听见身后两名拳掌高手在低声讨论,讲的正是悉檀寺这些和尚武功的来历。

殿外听闻了雁翅长刀惊唳之音,又是爆发出了一阵叫好,武林中人凝望殿内满是兴奋:“雁过人亡!贺刀王拿出真本事来了!”

可在另一边,结阵而坐的老僧并未移动半分,盘坐如山间双手挥动,但以右手食指接连点出,出指动作竟然也是时缓时快,缓时潇洒飘逸,快则疾如闪电,跟随着刀客的节奏起落,偏偏每次着指之点、都与贺刀王强攻落处分毫不差,韦驮殿内一时间刀光闪动、指影纷飞,竟然没有一刀能够建功!

“老和尚口的一阳指功夫,果然不同凡响……”

身后屏息观战的三名高手暗暗感叹,看得眼中异色不断,要知道贺刀王的刀法杂糅百家自成一派,信手拈来不拘形迹,寻常人想要摸清路数都需要不少功夫,更别说一经出手就点破出刀的薄弱之处,借机止住千钧刀势。

更重要的是,这门指法虽似在远处却能欺近身前,每每施展一中即离,一攻而退,指法凌厉却不见凶猛,出手狠辣仍自成气度,以至于这些老僧们双手虽处于极快运动中,心神却始终都深藏于亘古寂静之中,只是在以空寂的禅心观照着八方世界,应对着眼下一粒微尘的搅扰。

“这些武功气度森严,宛如经过千锤百炼,绝非山野村夫胡乱琢磨能修炼出来的,再看他们出手之处犹有余力,看上去恐怕就有不下三十年的苦功积累,到底是什么来头……”

“你我若动手,也不知有几分把握。刚才他们说道‘段家’,莫非这些和尚们,真的找到了大理国留下的什么武学典籍,悄悄在寺中修炼?可这大理国何时曾有如此高明的武功?”

“难说。《无为寺传灯录》说大理国君段正严幼喜刀戈,七岁就学于六铉、妙澄两位大师,妙澄大师更是传授段正严六门妙法,皆异术奇门,说不定木家就是找到了这几门妙法,交付与和尚们暗中推演……”

八仙剑客哑然失笑,身后这两人果然是故意来看贺刀王笑话的,根本没有出手相助的打算。

他心里虽然不齿刀客貌似狷介、实则寡恩的为人,却也知道和尚们针对贺刀王的行为,必定是看出了他才是平西王府此次行动的首脑人物,故此借用他身上“杀气太重”来说事,如今两人私怨放在一边,还是应该以大局为重,

层叠起伏的苍老嗓音仍在诵经,《雪山大士舍身偈》几乎要化为有形之体朝着几人接连涌来,隐隐是用上了诸如狮子吼的功夫,降摄住了几人的心神,动摇着他们的斗志,唯有贺刀王此时迎面相斗愈战愈勇,与老僧的交战趋于白热化。

面对战局焦灼,刀客此时选择再次一转攻势,劈、砍、斩、撩有如疯魔,拨、压、绞、错形似恶鬼,横运一口气在胸间,紧握宝刀随心无阻,泼水一样兜头杀去,此时就算眼前是一块山间顽石,也未必能在刀砍猛剁之中留得全尸。

“阿弥陀佛,施主若是执意不肯罢休,老僧们也唯有以指代剑,用这【段家剑法】会会阁下的高招了……”

六名老僧再度变招,指法由刚猛强劲变得力巧兼备,结阵一体动作如行云流水,让人眼花缭乱,就连方才沉心观摩的两名拳掌高手,此时都不禁皱起眉头,唯有八仙剑客作为用剑的行家里手,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地从中看出门道。

眼前的指法果然是由一门高明的剑法演变而来,方才的指法痕迹已经消弭无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