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尘忧未能整(3 / 6)

加入书签

当时法性寺住持印宗法师闻其出言不凡,知为接黄梅五祖心法之人,遂请其显现衣钵,并召集国内十大律师,于翌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在菩提树下为其剃度受戒。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出家剃度因缘,住持僧法才募款建这座瘗发塔于此,同年四月初八落成,住持僧法随即把六祖头发瘗藏树下。

如今瘗发塔苍老斑驳、菩提树枝叶繁茂,严父随着江闻所示抬头看去,一时间塔身树影在白云飘荡的蓝天间交相掩映,屋檐铃铛泠然作响,佛塔在云海飘荡间恍然有一结跏趺坐的影子,果然带着一股不可言说的出尘之意,他随即缓缓合上了嘴,心情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江掌门,你所说果然不错啊,这棵树好像也能让人心情舒畅……”

光孝寺历史悠久,一草一木都有典故可循,甚至他们背靠着的菩提古树,都是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自西印度来广州的智药三藏,于法性寺中求那跋陀罗所建戒坛前亲手种下的。

据说他在种植菩提树时,立下预言:“吾过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而他的预言真的应验了,一百七十四年后六祖慧能就是在这棵菩提树下剃发受戒,随后大开东山法门,首次弘扬他创立的顿悟学说。

江闻今天特意做俗家打扮,戴了一顶帽子遮住头发,心不在焉地烧完香就来到一处空无一人的院子中,找到一棵郁郁葱葱的菩提树,懒洋洋地往树下一坐。

严父作为南少林俗家弟子,对于礼佛自然是虔诚有加,一步步上完香磕完头之后才发现江闻不见,一番寻找终于在寺中瘗发塔前找到了江闻。

“江掌门你快起来,怎么能在六祖面前如此有失体统呢?”

严父连忙要拉江闻起来,却被他抢先一步拽了下去,蹭楞一下也坐在树下。

“严伯父,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当初六祖惠能大师就在此处说了,遑论幡动风动,不过是仁者心动。”

严父坐在树下微笑地眯着眼睛,就像一位在麦田间打盹的老农,“老汉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觉得连日烦闷的心里都舒坦了很多,难道是六祖大师留下的法性帮我削去了烦恼?”

“这怎么说?严伯父你有什么烦恼不成?”江闻好奇地问道。

“我那女儿打小就一根筋,做事情也只认死理。”

严父微微叹了一口气,“当初我能拼着老命带着她逃出广东,可如今我年老体衰,再遇上事就帮不上她忙了,总是难免忧心百年之后的事情嘛……”

江闻不以为然地缓缓说道,“江某明明在这里参禅礼佛,既未出言不逊、也没有肆意妄为,你怎么就觉得我失礼呢,分明是你心里在失礼。”

江闻一只手搭在他的肩头,不让严父起身,“你坐在这里仔细看看听听,所见所闻是不是颇有禅意。”

所谓的瘗发塔,就是一座灰沙砖筑成的塔身,仿楼阁样式,各面设佛龛佛像,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斑驳,显得格外古朴。

石塔的粉墙上隐起红色角柱、柬额,柱头坐方栌斗承梁尖而无普柏枋。素身瓦面弧度优美,上作八角攒尖顶,塔刹为一颗宝葫芦,照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庄严非凡。

相传禅宗六祖惠能得黄梅五祖印证,密传衣法,南归隐遁于四会、怀集二县间。过了十余年,六祖到广州法性寺(即光孝寺),遇二僧论风幡之动,“一曰风动,一曰幡动”。惠能却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