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册封大唐国师(2 / 8)

加入书签

当然,他的这些观点都是综合了后世成功的经验,并结合当前世界与年代背景所作出的言论。

激进,但又不会太过超前。

最后又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番点评与建议。

最初,朝廷官员一般都由贵族子弟担当,相当于世袭。

后来增加了乡举里选的方式,即由乡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选拔本乡贤士,往地方举荐。

唐王知道了原委之后很是生气,这才抓了袁守诚并将之杀头,由此,也了结了泾河龙王的怨气。

此事魏征也听唐王提起过,故而方才知道眼前之人正是唐王提到过的那个人。

“圣上言重,在下也是偶然间获知了泾河龙王的冤屈……”

一番客套之后,唐王坐了下来,与周羽聊了一通。

这一聊,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到了隋朝,终于兴起了科举考试的雏形。

大唐创建之后,科举越发成熟,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

周羽根据历代科举的利弊,讲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也就是后来比较成熟且完善的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毕竟,唐王是一个相当有抱负的人。

在位期间,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大唐盛世。

可以说,他是一个难得的求贤若渴的君主。

听周羽讲起治国之道,可谓是茅塞顿开。

周羽分别从农、工、商、兵等几个方面大略讲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