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知道(1 / 2)

加入书签

出殡那天,官家辍朝一日,亲赴吊唁,并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吊唁的时候,大将军一直陪在官家身侧。送官家上銮驾的时候,官家扶着赵忠实的手,望着天轻轻的叹了口气,说道:“可惜啊,包拯还没将皇嗣的事情查清楚呢。”说完转头深深的看了一眼赵忠实。

赵忠实浑身一滞,脸上的笑容却更深:“官家自当安心,必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端午之后没过两天,朝堂上传来了包拯突然生病、倒在了视察枢密院时候的消息。消息一出,一如炎热的天气,快速的蔓延到了全城、乃至全国。

当然,除了将军的那两个小院子,小院子被锁的死死的,一点消息也进不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京城里每个人都在热切的讨论着包拯的病情。

有人说,这次包拯的病情来势汹汹,怕是危险了;有人说,包拯是为国事鞠躬尽瘁、太过劳累,是因为官家身体不行了;也有人说,这次包拯突然病倒,事情有些蹊跷……

更有甚者,直接跪在包拯的府邸门口,念经祷告求上苍怜悯、期盼他早日康健。

然而短短几日之后,大宋嘉佑年五月二十四日,还是传来的噩耗——包拯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举国上下为之哀恸,包拯府邸门口,城内的民众哭倒了一片,后来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从四面八方自愿赶来吊唁,整整一个夏天,京城里还能听到包府门口的哭声。

官家得知此事的时候,正在坐着修道打禅,听到消息时,惊的整个人差点从蒲团上跌倒。过了半晌,才哭着唤了一声“包卿家”,然后就把周围陪着自己修道的人赶了出去,一个人在禅房坐着。

他默默的坐着,看着不远处的丹药,想到包拯曾几度劝谏,让他不要吃了,恐损龙体;看到自己穿着的道袍,又想到包拯曾列举过修道误国的典故给他听。

他忍不住走到那些丹药的瓶子前,拿起一个,摩挲把玩,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滚了出来——可惜啊,再有没有一个那样刚直不阿的人,铁着脸、梗着脖子对自己说这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